|
“我没继承他的任何东西,凭什么扣我的钱还房贷?”今年2月的一天,龙岩市普惠金融司法协同中心大厅里,当事人李萌(化名)情绪激动、眼眶泛红,声音颤抖着质问。这背后,是一起因房贷逾期引发的纠纷,牵出离异家庭错综复杂的法理与情感纠葛…… 协议难抵共同债务 李萌与前夫张某婚后共同贷款购置房产,后因感情破裂离婚,离婚协议约定房产及剩余房贷均由张某承担。然而,今年初,张某突发疾病去世,房贷随即逾期。银行依据贷款合同,从李萌账户扣划1万余元,并将李萌、儿子张小某(化名)及张某父母起诉至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法院,要求他们共同承担还款责任。“离婚协议写得清清楚楚,债务归他,房子也归他,凭什么现在要我背债?”李萌的质问,道出许多离异夫妻对“共同债务”认知的盲区。 面对李萌的质问,司法协同中心调解员轻声安抚:“你先别急,咱们慢慢把事情说清楚。”待李萌情绪稍缓,调解员便耐心同她剖析相关法律知识:“这笔贷款是在您和前夫婚姻存续期间办理的,而且双方都在贷款合同上签了字,从法律角度讲,你们都是共同借款人。即便离婚协议有内部约定,但这种约定不具备对外效力,所以你依旧需要对银行承担还款责任。同时,依据《民法典》,你的前夫去世后,银行有权向共同借款人追讨贷款,遗产继承人也得在继承遗产的范围内负责偿还。” 法理人情交融破局 对于调解员的释法说理,满心委屈的李萌根本听不进去,她觉得自己孤立无援,银行的做法冷酷无情。见现场气氛愈发紧张,新罗法院法官赶忙上前,语气温和却掷地有声:“这起案件可不只是单纯的法律问题,还牵扯到人情冷暖。我们一定会在法律框架内,最大程度地保障你的合法权益,努力做到法理与人情的平衡。” 法官深知,此刻平复李萌的情绪才是当务之急。于是,他和调解员坐在李萌身旁唠起家常:“我们都明白您一个人拉扯孩子有多难,生活的苦处我们感同身受……”质朴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慢慢驱散李萌心头的阴霾,让她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 紧接着,法官趁热打铁,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地向李萌等被告解释相关法律规定。为让大家彻底理解复杂的法律逻辑,法官还亲自手绘一张“债务继承关系图”,一笔一画,将抽象的法律条文具象化,彻底消除了他们心中关于“银行故意刁难”的误解。 一纸调解书的挣扎 “那我儿子怎么办,他刚上大学,如果背上案底,这辈子就毁了!”李萌哭着道出自己的担忧。 考虑到张小某还在求学阶段,且已公证放弃继承遗产,法官多次主动联系银行诉讼代理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孩子还年轻,未来的路还长,他没有继承遗产,实在不该背负这笔债务。咱们从人道主义出发,也该给这个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 在法官和调解员不懈努力下,僵持许久的双方终于松口,同意调解。银行承诺不再追诉张小某,李萌及张某父母只需在约定时间内归还逾期金额,便可按原合同继续履行。 因张某父母长期在乡下居住,房子一直处于闲置状态,于是银行和李萌达成协议:将房产卖出,一次性付清银行债务或将房产抵押给李萌,这场共同债务风波就此落幕。 3月15日,签署协议那天,李萌眼泛泪光,声音略带哽咽地对法官和调解员说:“原来你们真的有站在我的角度帮我考虑问题,谢谢你们!”从最初的抗拒怀疑,到最终的信任感激,李萌态度的转变,生动诠释了金融纠纷调解的深层价值。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