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连江法院在办理一起原被告双方都是聋哑人的民间借贷案件中,克服语言交流的困难,促成纠纷化解,让当事人在“无声”的世界里,“听见”了公正的声音,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原告林某与被告程某同为连江县某村村民,自幼一起长大感情深厚。2018年,程某以开店缺乏资金为由多次向林某借款,林某通过微信陆续向程某转账2万余元。2023年,程某店铺经营亏损倒闭,林某多次催讨欠款无果后诉至连江法院。 连江法院受理案件后,一直无法成功送达,于是电话通知林某,但接听电话的却是林某家人,这才得知原被告都是聋哑人。 办理涉聋哑人案件对法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语言交流是最大的障碍,且被告送达不成功。于是法官通知林某家属,让林某到法院当面说明情况。 几天后,林某在其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下来到法院。对于双方交流困难的问题,法官“连笔带划”,用手机打字、纸上书写、手势比画等方式耐心地与林某“沟通”,通过多次重复确认的方式,向林某详细了解案情。就这样,无法用语言及时表达想法的当事人,在法官的耐心引导下,克服沟通障碍,将案件事实详细说明清楚。 对于无法联系上被告程某的困境,原告林某向法官提供了程某的微信。当天晚上,法院干警添加上了程某的微信,在表明身份后,程某一开始不承认案涉款项是借款,辩称是合伙投资款。在法官多番沟通后,程某最终承认借款事实,但表示自己店铺经营失败,资金周转困难,目前自己经济困难,无力还款,让法官帮忙调解。 如何让这起涉聋哑人的民间借贷纠纷顺利化解,让两位昔日好友重归于好?法院干警以手机为桥,用文字作舟,通过“背靠背”的方式与双方当事人进行“跨屏对话”,开展调解工作。最终,林某和程某达成一致意见,原告林某主动免除部分款项,被告程某承诺一周内还款9000元以了结此起纠纷。 3天后,被告程某履行承诺,原告林某到庭撤诉,纠纷得以顺利化解。 1周后,连江法院黄岐法庭吴巧勇法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快递——原告林某寄来的一面锦旗。林某对连江法院法官用心用情维护弱势群众权益表示感谢,对连江法院帮助弱势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工作力度和司法温度表示肯定。 诉讼“无声”,司法有情。连江法院始终秉承“如我在诉”理念,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着力打造“和讼家园”矛盾纠纷化解司法品牌,以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为出发点和着力点,持续优化司法诉讼服务,完善司法便民举措,坚持用心用情办理好每一起案件,切实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高效实质化解,让司法温度可触可感,直抵民心,让法治精神在基层绽放光彩,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