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北京王府井的安踏旗舰店亮起奥运五环灯光,当鸿星尔克“人工肌肉”跑鞋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电子屏循环播放,“泉州制造”正以每天新增852件商标的速度,在全球市场书写中国民营经济传奇。 2024年,这座孕育了47个中国驰名商标的城市,GDP增速6.5%领跑万亿俱乐部,其背后是泉州两级法院如同精密齿轮般嵌入产业链条的法治密码。 解纷新机制:产业链融通司法链 2024年1月15日,石狮市某服装厂经理林志强(化名)攥着皱巴巴的账本冲进“服装法庭”。厂里几十名工人的工资、春节后采购面料的预付款,全系于购货商拖欠的300多万元货款。石狮法院了解情况后开通绿色通道当天立案,并联系某购货方,提出合理调解方案。从立案到收到第一笔货款,用时仅15天。 林志强求助的“服装法庭”,是石狮法院立足石狮“服装名城”“商贸之都”的市情,联合当地纺织服装产业联盟设立的“服装产业集群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中心”。该中心的服务对象覆盖纺织服装上下游全产业链的8000余家企业,通过精准普法、全程调解、绿色服务等方式,有力推动了石狮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和创新转型。 在与石狮隔湾相望、作为泉州中心城区的丰泽区,汇聚了全市85%的金融机构,规上建筑业企业达246家,因此也是金融纠纷、住建纠纷的高发地。丰泽法院主动联合相关部门,先后设立了金融纠纷一体化调处中心、住建领域协同解纷中心。金融纠纷一体化调处中心成立两年来妥善化解小额金融纠纷10.28万件,金额达71.48亿元。住建领域协同解纷中心成立以来,在短短七个月内化解了2231件纠纷。 数据背后,是泉州法院“主导产业延伸到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主动作为。 在泉州,像石狮法院、丰泽法院这样主动、精准融入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做法,已经成为一种“司法常态”。近年来,泉州两级法院在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九大千亿产业集群全覆盖设立调解室、普法点等,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司法服务和保障,形成了“主导产业链+司法服务链”的双链融通模式,让企业发展更安心、更无忧。 创新防护网:知产严护锻造竞争力 德化陶瓷艺人邱某国的“莲花盖碗”维权案,揭开了泉州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体系。 2021年2月,邱某国精心创作了一款莲花造型的“盖碗”产品,凭借独特造型成为“爆款”。然而,2023年底,邱某国发现有市面上多家电商以便宜100多元的价格销售类似“盖碗”产品,且大部分产品底款还标识有他人商标,遂向德化法院提起了20余件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诉讼。 受理案件后,德化法院知识产权团队法官选取其一作为示范案件,予以先期审理判决,对某陶瓷公司的“盖碗”作品进行快速确权,随后邀请陶瓷行业政协委员履职解纷室的特邀调解员参与其他案件的统一调解,促成其余23家店铺主动下架产品并赔偿损失。 一个案例的胜诉给予的是创作者持续创新的底气。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则是激发民营企业不断创新创造活力的“利器”。2022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同意设立泉州知识产权法庭,泉州民营经济的创新发展由此有了更加专业的法治护航。 “铬安踏雁”商标侵权案、恶意抢注“半城烟火半城仙”世遗商标案……泉州知识产权法庭成立两年以来,妥善审理涉及“九牧”“斐乐”“特步”“鸿星尔克”等知识产权案件5558件,占全省三家知识产权法庭案件办结数的46.96%,有效遏制了重复侵权、源头侵权现象。 在司法的有力保护下,泉州已然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高地”,专利授权量连续13年位居福建首位,商标有效注册量突破80万件,连续5年居全国地级市首位,驰名商标累计达159件,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并在2024年先后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 重生方程式:破产审判激活新动能 某兴集团的重生故事,诠释着泉州破产审判的智慧。 某兴集团创设于1997年,集团包括晋江市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在内的五家公司,曾是华南地区重要化纤生产企业,主要从事涤纶产品开发、生产和进出口贸易。 2020年底,该集团陷入经营危机和债务危机。晋江法院受理该五家公司重整案后,发现如果按照现有状况决定各关联企业的财产归属和债务承担,很可能会严重损害全体债权人公平清偿利益。为此,该院通过实质合并重整,引入世界500强企业作为重整投资方,由其提供13.28亿元偿债资金购买五家公司重整资产,并获得五家公司100%股权及营业事务。如今,厂区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2024年,泉州首创破产管理人动态分级、共益债融资等机制,审结破产案件227件,盘活资产22.41亿元。 除了破产案件,泉州中院还十分注重对民营企业善意执行。对于诚信但遭遇困境的企业,泉州法院通过“活封活扣”、信用修复等柔性执行,全年执结涉民企案件8564件,兑现拖欠民营企业账款23.26亿元。 从“服装法庭”到“知产严护”,从“破产重生”到“善意执行”,泉州法院的实践揭示了一条真理:法治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发展的催化剂。正如泉州中院院长张果所言:“‘晋江经验’历久弥新,司法必须与企业同频共振。”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