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奏响和谐音 织就幸福网 ——顺昌县打造特色品牌调解室 在顺昌,当夫妻吵架、邻里怄气或是保险合同纠纷难以调和时,“紫风铃调解工作室”如春风化雨般抚平各方情绪;面对橘农利益受损时,“橘乡和事佬”调解队伍总能及时现身田间地头,用法律准绳丈量出公平的解决方案;还有精准化解产业纠纷,以专业素养抽丝剥茧,让剑拔弩张的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的“烟暖乡邻枫调队”…… 近年来,顺昌县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县域特点定位,精心培育出覆盖民生热点、产业特色的“紫风铃调解工作室”“橘乡和事佬”“烟暖乡邻枫调队”等特色品牌调解室。这些根植本土、各具特色的调解组织,通过精准对接群众诉求,创新构建起“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新格局,筑牢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 以“绣花功夫” 织就社会和谐网 紫风铃寓意着宁静与平和,紫色的花朵,如同微风拂过铃铛发出的清脆声音,让人感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幸福与喜悦、关爱与关怀。当前,这群由拥有良好沟通能力和调解技巧的村(社区)妇联主席、执委及女专职网格员组成的“紫风铃”巾帼调解工作室,正发挥女性“细腻柔情、耐心负责、态度亲和”的优势,以“绣花功夫”织就社会和谐网。 “我卡里一分钱也没有了,是不是你们搞的鬼。”今年3月,在顺昌务工的吴某、郑某夫妻发现自己某银行卡里的5万元存款不翼而飞,在打电话给当时办理的业务员询问后,这才得知5年前办理的储蓄竟是保险。而业务人员则声称自己已经退休,且要拿到保险金额,得去找保险公司,面对业务人员的推诿,夫妻二人十分着急。 “我们文化程度低,对储蓄和保险的概念不清楚,误以为他们讲的保险就是储蓄,再加上收益高就买进去了,现在可怎么办啊。”4月8日,夫妻二人来到顺昌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诉说着心中的苦闷。 了解情况后,该中心工作人员立即将该纠纷流转至“紫风铃调解工作室”,负责人林菁仔细听取吴某叙述事情经过后,便立刻联系某保险公司及某银行的负责人前来调解,经过三方调解协商,保险公司同意办理退保协议,差额部分由保险公司及银行分别进行补偿,最终成功帮助夫妻二人追回了5万元。 如今,顺昌县探索特色鲜明的妇女参与社会治理模式,发挥女性团体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优势,为更好、更快地推进平安顺昌建设贡献巾帼力量。自“紫风铃巾帼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已成功调处矛盾纠纷10余起,调解内容涉及婚姻家庭、邻里、物业及保险合同等纠纷,调处成功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用“乡音土话” 搭建沟通新桥梁 顺昌县洋墩乡以柑橘种植为主产业,全乡柑橘种植面积1.4万亩。近年来,随着柑橘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农资纠纷、土地流转矛盾、技术争议等问题时有发生。 “同是种橘人,咱不能因小失大。”今年3月,洋墩乡两户果农因灌溉水源分配问题剑拔弩张。“橘乡和事佬”介入调解时,巧妙发挥“乡情牌”作用,以“吃茶话事”为载体,用亲切的“乡音土话”拉近双方的距离。 “橘乡和事佬”老谢,以种植大户的“过来人”身份,设身处地站在当事双方果农角度,充分理解他们对水源的迫切需求,耐心倾听他们心中委屈,通过共情沟通,逐步安抚对立情绪。不仅促成双方当下共享水源,还引导他们着眼长远,开展合作育苗,实现互利共赢,既解决了眼前矛盾,更为未来的合作发展奠定基础,让乡亲关系重归和睦。 自2024年当地创新成立“橘乡和事佬”调解队伍以来,这个整合多方力量构建起矛盾纠纷化解的前沿阵地,全年累计调解产业类纠纷31起,调处成功率达100%。 据悉,该团队在化解矛盾过程中,创新采用“技术+情感+法治”三维调解法。面对技术性争议,他们依托技术手段讲科学道理;处理邻里纠纷时用“乡音土话”搭建沟通桥梁;针对产业管理水平提升,定期组织专题培训,用法律知识武装头脑。 为保障调解工作高效运转,洋墩乡还统筹综治办、司法所、法庭等部门力量,实现纠纷“摸排-调解-反馈”全链条管理。“我们不仅要化解矛盾,更要推动产业升级。”乡调解领导小组负责人虞慧云表示,团队正积极参与产业规划,在保面积、增产量、提品质方面提出多项建议。 当前,洋墩乡柑橘产业纠纷逐年下降,橘农法律意识和种植技术显著提升,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已成为产业振兴的亮丽底色。 让“乐心交流” 温情调解化干戈 近日,顺昌县埔上镇“烟暖乡邻枫调队”组织开展烟叶种植大田管理培训,通过“田间课堂”,为烟农送去了“技术大餐”。 此次培训,埔上镇以“匠心服务”为起点,通过规范育苗、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标准,开设“田间课堂”,建立“技术员包片负责制”,在烟叶种植关键环节提供“一对一”“面对面”指导,实现烟叶质量向标准化、稳定化靠齐,减少因种植管理差异引发的矛盾,推动矛盾化解向源头预防延伸。 埔上镇作为全县烟草种植核心区,立足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组建“埔上烟暖乡邻枫调队”,精准化解产业纠纷,2024年烟草类矛盾调解成功率达100%,实现产业领域“零上访”“零投诉”,为乡村振兴注入和谐动能。 “老范,快来啊,连坑烟农赖某和烤烟设备故障维修人员吵起来了,场面有点控制不住。”日前,埔上镇连坑村烟技员老范和综治协管员肖某,急匆匆地赶到现场,将矛盾双方带到连坑村“吃茶话事”点,了解事情始末。 原来,矛盾起因系维修员临时拖延了原定的维修时间,其间沟通不畅,导致现场争吵。在调解队员的劝导下,明确烤烟房的烟叶不会受到影响后,双方握手言和。 据悉,为了更加便捷处理烟农的诉求,埔上镇以“乐心交流”方式破冰,线上依托“埔上烟农网格交流群”,接收烟农求助信息及时解决;线下依托村“吃茶话事”点,按片区划分“烟草种植互助组”,经常性组织开展烟农沟通交流分享会,以烟叶种植传帮带促进技术共享。同时针对出现的矛盾纠纷,在生产一线召开“流动调解会”,让争议双方、技术员、村干部面对面沟通,现场解决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升级打造这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品牌调解室,发挥本土调解资源和调解能手优势,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顺昌县委政法委负责人表示。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