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干部,常会遇到一些不情之请,哪怕职务不高,岗位不重。有的人想当然地嘴一张,就提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要求。比如一位在京城某事业单位做普通职员的朋友说的,家乡人一开口,就要他在京城帮忙安排工作,惊掉他的下巴。而另一位曾经在外地从警的同学则说,以前亲戚与邻村争山争水,动辄打电话叫他派一队人马带上手铐回来助威,气得他差点七窍生烟。 这些当然是过于离谱的。更多的,是那些看似在“情理”之中的要求。入学求医,这些算是平常的;调动工作、晋升职务,这是较大一些的;安排项目、招揽工程,这可能又是违反规定的。总之,因为长期生活在“熟人社会”,很多人奉行的就是“关系至上”原则,以为凡事都可以或者都需要靠“关系”摆平,“关系”面前,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种人,无孔不入,锲而不舍,不到黄河不死心,不达目的不罢休,一旦让他粘上了,就像蚂蝗一样甩都甩不掉。 于是,很多干部便为“人情”所困,面对“请托”,不知所措。的确,对于寻常人士来说,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总不能做个孤家寡人,断绝一切社会关系,连个朋友都没有。如果人家找上门来,你不肯伸出“援手”,怎么也好像说不过去吧! 年轻时,我也是这样想的。别人找你帮忙,那是看得起你,至少证明了你有价值,若是办成了,还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怎么好意思拒绝呢?无论如何也得尽一把力呀。然而,时间久了,年岁长了,经历的事情多了,便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事实上,很多“忙”,还真不见得要帮,甚至根本不能帮。有些事,一时帮了他,未必是真正帮了他;有些事,好心帮了他,人家未必真心领情;有些事,勉强帮了他,最后可能给自己留下不尽的麻烦。 既然有这些可能,那么,为了避免误人误己,作为公职人员,便不能“来者不拒”,什么事情都揽下来,而应敢于说“不”。 有些事必须选择拒绝。及时拒绝,两不相欠。不敢拒绝,反而可能惹得烦恼无穷,最终进退两难,里外不是人。这种教训当然不少,很多受到纪律处分的干部,就是因为一时婆婆妈妈,和请托人拉拉扯扯,结果稀里糊涂弄得一身污泥。 拒绝某些人情,说难也不难,无非是知底数、守底线、强底气而已。 知底数,需要有判断力。人家请你所帮忙的事情,属于什么性质,这个心里一定要有数,知道能不能做。如果是合理合纪合法的,你就当一回“雷锋”也无妨,这种“助人为乐”,本身也是美德。反之,则不仅不能盲目出手,最好还要劝他也息了这个念头,不要为一己之私去坑害别人。听不听在他,说不说则在你。如果道理说得清晰,听者又不算十分糊涂,也许你就不会白说。就算他坚决不听,你也尽到了提醒的义务,做到了仁至义尽。总之,说了总比不说好。 守底线,需要有原则性。高压线坚决不碰,红线坚决不踩。凡是违背原则的事,谁打招呼也不行。别担心人家笑话“榆木疙瘩”“死脑筋”,要相信,尊重那些刚性的“条条框框”终究不会吃亏。在公权力面前,最能保护自己的,就是这些看似不通情理的“条条框框”。再有权力的人,若是藐视纪法,结局定然不佳。因为,对谁来说,权力都是一时的,而成文的制度才可能持久。既然如此,何必图今日之快,为明天埋雷? 强底气,需要有正义感。人生在世,就怕行不正,站不直。真金不畏炉火,身正不怕影斜。底气从何而来?不要吃人家、拿人家、投靠人家。堂堂正正做事,干干净净做人。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外不愧人,内不愧心。再说通俗一点、具体一点,就是做到“吃饭不帮忙,帮忙不吃饭”,无论帮与不帮,都不夹杂个人利益。能坚持这样做,拒绝一些人不合情理的要求,有什么不好意思,有什么可担心的?对于那些实在是蛮不讲理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完全可以果断绝交——与这种“损友”为伍,有百害而无一益,不如眼不见为净。 学会说“不”,敢于说“不”,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把事情看清楚了,把道理想明白了,把内心扫干净了,该说“不”时,自然而然就说了。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