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春雨初歇的一个午后,乘坐观光车穿梭于长乐猴屿乡道,两旁的房屋外墙,一排排五星红旗在风中舒展、飘扬,猎猎作响。一片片整整齐齐的红,汇聚成涌动的红色浪潮,似在映衬着千里万里之外那一颗颗火红的“侨心”。 猴屿乡有着令人惊叹的“侨”情。全乡现有人口3.8万人,海外侨胞竟多达3.3万人。猴屿的华侨史,亦是一部充满勇气与开拓的奋斗史诗。从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期开始,猴屿人就踏上了越洋谋生的道路。郑和船队里大量的猴屿人,凭借着擅驾船、会修船且不畏风浪的特质,随着船队远赴南洋、非洲等地。民国初年,又掀起了远涉重洋闯荡的浪潮。他们宛如离巢的飞鸟,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智慧,在异国他乡扎根生长。最初,他们靠着“四把刀”(剪刀、泥瓦刀、剃刀、菜刀)艰辛打拼,积累了原始资本后,通过技术移民、投资移民等多种方式逐步融入当地社会。 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虽身处异国,却始终心系故土,乡情、亲情、爱国情,如同丝线般缠绕心间,编织出一座无形却坚韧的精神桥梁。1946年侨领陈永洽在美国社团中挂起党旗,并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2009年,猴屿华侨又在美国白宫前草坪上升起五星红旗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份赤诚的爱国之心,成为连接华侨与家乡的又一根纽带,使得这座精神桥梁坚不可摧。 在漫长的守护时光里,家乡也时刻关注着猴屿侨胞的动态和需求。政府通过“问需于侨、问计于侨、问效于侨”工作法,架设起华侨与家乡畅通无阻的沟通桥梁。通过“侨海通”跨境视频、微信、传媒全球直播等外宣手段,向他们讲述祖国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侨胞们虽远在天边,却能同步感受到家乡的发展脉搏,民族自豪感与家国情怀在心中油然而生。每逢传统节日,家乡开展的“祖居春联我来贴”“中秋佳节一句话”“家乡年夜饭”等活动,通过全媒体对外传送,跨越千山万水,将浓浓的乡情传递到海外侨胞心中。这些活动,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侨胞们的心,让他们对家乡的向心力日益增强。 如果说“侨”是猴屿乡伸向世界的触角,那么“桥”则是连接侨胞与家乡的纽带。这桥,有形亦无形。横跨闽江的大桥,让猴屿乡的交通更加便捷,也象征着家乡与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而那些由亲情、乡情搭建起来的无形之桥,更是牢不可破。以侨架“桥”,引资引智,猴屿乡积极利用自身的侨乡特色和生态文旅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经济,搭建起与海外华侨在商业合作上的桥梁。以商情外宣为手段,向海外宣传家乡全域滨海、全域新区建设的商机,吸引华侨回乡创业;成立华侨房屋保护开发中心,盘活80%空置侨房资源打造三产业态;鼓励侨资侨汇成立公司开展合作经营,共同推动家乡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盘活华侨捐建资产,通过集体土地成片出租、捐建的闲置中小学出租等方式,增加村财收入,凝聚海外华侨力量,共谋地方发展。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家乡的经济发展,也为海外华侨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让他们在家乡这片土地上,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在猴屿乡,还有一座特殊的“文化之桥”——党侨同心馆和华侨书院。党侨同心馆里,众多猴屿侨胞的创业历程、荣誉奖项以及他们爱国爱乡的感人故事一一呈现;华侨书院保留古厝特有的传统文化气息,馆中陈列的充满地方符号和年代风情的藏品,诉说着侨乡的历史与故事。这些文化载体,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侨胞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找到心灵的归属感。 如今的猴屿乡,正全力打造文化猴屿、爱国侨乡、进步福地。在这片土地上,侨与“桥”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海外华侨与家乡之间,通过精神桥梁和现实桥梁的双重连接,实现着双向奔赴。他们相互支持、相互成就,在岁月的长河中,共同绘就了一幅充满温情与力量的画卷,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行。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