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福建法治网 > 正文
2025-04-24 15:45:06

《瓦尔登湖》如何读

作者:韩浩月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曾看到一篇文章,说《瓦尔登湖》是最难读进去的世界经典之一,当时的反应是:这怎么可能,这明明是本文笔优美、思想兼具深沉与灵动的佳作,读起来应该很愉快、很有收获感才对,怎么会有人认为《瓦尔登湖》难读呢?

实际上,“《瓦尔登湖》难读”的说法由来已久,该书1854年出版时并不畅销,作者亨利·戴维·梭罗还被认为写作此书的内容是“邪恶和异端的”,因为他对物质主义持批判态度,拒绝社会规训,他对自然生态的观念以及“隐居、独身”的追求,都招惹来不少批评,当时有评论家认为《瓦尔登湖》“像疯子的呓语”……在那个时代的语境下,思想超前的《瓦尔登湖》,难以被读懂是很正常的。

进入20世纪后,《瓦尔登湖》逐渐在美国畅销,并被世界范围内的读者所喜爱,这本书在中国不但被选入教科书,而且还有着居高不下的销售量。即便如此,仍有不少读者认为《瓦尔登湖》难读,这个时候,著作内容本身的一些构成,确实给一些读者带来了阅读障碍,比如:大量引用中国、希腊、罗马、印度等国家的古典文献,牵扯到许多与动植物有关的专业博物学知识,个别篇章充满哲学意味的长篇大论等,都会让静不下来心的读者放弃该书。

在AI时代,《瓦尔登湖》正面临着一种截然不同的状况,一方面,这本书受欢迎的程度超乎想象,比如2024年是《瓦尔登湖》诞生170周年,它的译者李继宏称,从2023年起,该书“每个星期可能卖出5000本,大大高于过去10年的销量”,另一方面,受短视频、短剧、数字化阅读以及人工智能工具的普及等各方面原因影响,人们对于经典名著的耐心愈加缺乏,不但《瓦尔登湖》这样的世界名著被认为难以读懂,就连中国的“四大名著”阅读率也在下降,央视曾做一项名为“死活读不下去”名著排行榜,《红楼梦》排第一,“四大名著”全部上榜,《瓦尔登湖》名列第五。

经典名著的畅销与难读,这构成了一个悖论,人们买经典,难道不是为了读吗?事实上可能真的如此,购买《瓦尔登湖》,只是因为它倡导的离群索居以及回归自然,符合当下人的心理与心态,但读不下去,确实因为理解与表达能力都在下降。而购买“四大名著”的青少年,多是为了应试以及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买是容易的,读是困难的,购买时的爽感与阅读时的挫败感,构成了AI时代最为常见的阅读景象。

“我惟恐自己的措辞行文不够逾规越矩,无法超越日常经验的狭窄边界,不足以传达我所坚信的真相。”在《瓦尔登湖》中,梭罗如此说,他过去曾经带有刻意为之的“艰深”,曾经是对他所处时代的批评与反抗,而到了现在,这也可以视为对浮躁时代的精神抵抗,但是,抵抗浮躁与焦虑,惟有“艰深”这一条道路吗?或者说“深阅读”就一定要全部吃透理解被阅读对象的全部吗?我并不这么认为,能够收获思想启迪的阅读是深阅读,可以体会文字之美、感受生活之美的阅读,也一样是深阅读。

换个思路读《瓦尔登湖》,或是立刻觉得它是非常好读的,比如,读书中景色描写。要知道,这样美好的景色描写,可是《瓦尔登湖》最主要的内容构成,阅读过程里,你怎么可以舍得放弃如此晶莹剔透的文字?

出于对《瓦尔登湖》的喜爱,我也偏爱在书中寻找那些可以透露出梭罗性格的描写,比如他在湖边所建的木屋是不上锁的,熟人和陌生人都可自由出入,拿走屋里的任何物品都没问题,但拿走书却不行,他说“不速之客趁他不在家时拿走了一本书”,这是他“极少记录他生气的时刻之一”,一名爱书人的形象跃然纸上。梭罗在湖边自建木屋时,有些材料是到村中购买的,有些用品则是村民无偿赠送的,建造整个木屋只花了28美元,可谓“花小钱办大事”,每每读到梭罗为自己的简朴而感到快乐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了他的快乐,这种情绪共鸣,也时常出现在阅读过程里。

有了对书中景色描写以及对人物性格的喜爱和认可,再去接受作者的思想观念就会容易许多。通过《瓦尔登湖》可以看到,梭罗既是一名隐士,也是一名通达的社会人士,他最重要的身份是“社会观察者”,他在物质上追求极简,但在精神上接受人性的复杂。通过对大自然的感受与沉思,他完成了对自己精神困境的突围,在写完《瓦尔登湖》后,他认为已经实现了愿望,拍拍屁股就离开了瓦尔登湖,这意味着他所做的一切都在为寻求“真实自我”,这么看来,他也是一位实用主义者呢!

我们此时阅读《瓦尔登湖》,不管是第一次读还是重读,也完全可以带点实用主义色彩,当你需要文字滋养,或者需要内心宁静时,不妨用轻松的态度来面对《瓦尔登湖》这样的经典。当你放下障碍心,或会发现经典一点儿也不沉重,它与我们内心最轻盈的那部分建立有密切的联系,只是我们自身与这部分联系割裂了。现在,是时候把被隔断的那部分心灵断裂带,重新用经典填满了。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