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福建法治网 > 正文
2025-04-24 15:45:06

一瞥

作者:一瞥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出远门前,照例要为带本什么书上路踌躇一番。这次最终选择的是舒国治的《遥远的公路》。

这是本小书,薄,不过一百八十余页,七万余字而已。

也正是因为薄,担心很快就会看完,起初有点犹豫。但经验告诉我,路上并没有那么多时间和闲心看书,而且舒国治的文章耐读,可以反复读。果然,直到旅途快结束时才全部读完。每次都是只读上三五页。读完后,果然也一遍又一遍挑感兴趣的段落重读。

舒国治年轻时,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七年时间是在美国驾车游历。他有自己独特的游历法,按他自己的说法是,“充满了泛看,充满了经过”,就是“无意入内探究”,因而注定是种“门外汉式”的观览。我称之为“一瞥”。

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走马观花”吗?舒国治非要换种说辞,搞出自己的一套独特旅行美学。

舒国治辩解,首先你不可能细看,其次,泛看的得多了,“其实是远处的细看”。这是不是种狡辩呢?其实要看你想看的是什么。对于舒国治来说,把握整体的意蕴要比了解细节重要得多,所以他关注的多是一个地方的“气场”。他用看山水来比喻,不能说没有道理。还要看你走得够不够多,时间够不够久,如果能在路上走七年,再泛看,也必然能看出些细东西出来。而假如只是像我这样三五天的短期旅行,这种“一瞥”法,除了能证明你“曾到此一游”,怕是什么也看不出来吧。

这本书,再具体一点说,主要是《遥远的公路》这篇主打作品,可以说就是舒国治这七年美国游历的心得之作。《南方日记》和《新英格兰日记》可以作为这篇长文的注脚。其它文章稍显零碎,是对美国某些特殊人群、特殊地方,如牛仔、南方“红脖子”、西坞青少年的观察和总结,算是注脚的注脚吧!

细读《遥远的公路》这篇主打文章,不难品味出舒国治的会心之处。七年的游历落在笔下,写成这样一篇不算太长的文章,记忆必然像网眼极粗的筛子,印象极其深刻的才会留下来吧!

他记下的这些多是坐在车里就可以看到或感受到的,他甚至无须下车,只需在路上匆匆“一瞥”,即可全部接收下来。就像他自己说的,最令他收获丰富的那种由广袤地形构成的奇美,无需特别注意,“它们会自然飘进你的嗅觉里,会自然在你眼睛前移来移去”,你只需被动接受就好。

想想自己的旅行经验,事实上也是如此。那些没能真正打动你,需要你刻意去记的,多数记忆都不牢靠,不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倒是那些不经意间打动你的,任是你想忘也忘不掉,值得你像舒国治,在多年之后不断回味。

要想有自由自在的旅行,特别是在地域广阔而公路系统又发达的美国大陆上,自驾是最好的选择。这是舒国治的经验,也是他的选择和建议。如果还想更加心无挂碍,最好就以车为家,睡在车上,这样就不必担心天黑之前找不到落脚处,也不必为了住宿影响旅程。舒国治就是这样做的,他大多数时间都睡在车上,途中也不急着赶路,“有时每天只走八十到一百里,并且不是向前直线的走,而是绕圈圈走。”但睡在车上也有它的烦恼,要能找到“不受到危险、不受到居民的疑询、不受到警察的干涉、不太受到附近嘈杂的交通之骚扰”的好地点。因而选择在何处停车就是一门学问。舒国治积累了不少这方面的学问,但看他有时仍为停车烦恼,感叹彼时他未能真正获得自在,尚不如他在加特林堡遇到的一个十九岁美国少年。少年也是自驾,也睡车上,但他似乎没有对停车地点的忧虑,“他只是把车一停就睡了”。

作为我这样更乐于持卷卧游的旁观者,其实根本没有资格苛求舒国治,只是感叹真正的自由自在获得之艰难。即使如这常被嘲笑的走马观花“一瞥“式旅游法,我这次六七天的远行,不也因为时间匆忙,因而时时处处都只能投出远远的一瞥吗?

(作者单位:厦门市公安局)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