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4-29 15:27:59

“有事找光清,事事理得清”

作者:记者 王淇锋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黄光清20年如一日扎根基层调解一线——

“有事找光清,事事理得清”

“您的辛勤付出,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实际行动诠释奉献精神,为法治社会建设添砖加瓦……”今年年初,黄光清收到来自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感谢函,对其投身调解工作,为法院分担重任,高效化解大量纠纷表示感谢。

在宁德,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事找光清,事事理得清”。“光清”指的就是霞浦县三沙商会会长、黄光清调解工作室主任、宁德市第五届人大代表黄光清。

扎根基层调解一线20余年,黄光清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3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因调解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一级人民调解员等10余项荣誉,并入选“全国工商联商会调解专家库”。

用“三心”换和谐

2024年12月,潘某某和吴某某受黄某某和林某雇佣驾驶船舶。船舶在航行途中意外沉没,潘某某与吴某某不幸罹难。事后,各方因赔偿事宜产生矛盾纠纷。由于几人都是霞浦当地人,发生矛盾后很快达成一个共识:“有纠纷,找光清”。

“咱们今天坐在这里,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让逝者安息。”调解室里,黄光清打破沉默。

面对双方赔偿预期差距悬殊情况,黄光清运用“三心”调解工作法,引导雇主换位思考:“死者家属失去至亲,这痛苦是无法衡量的,于情于理,你们也该尽最大努力补偿。”话落后,他又看向死者家属,放缓语气:“咱们也得考虑实际情况,雇主不是不想赔,只是要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金额。”

经过多轮耐心细致的沟通协商,双方的态度逐渐软化,均表示愿意作出一定让步。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予以司法确认,让纠纷当事人吃下“定心丸”。

“调解工作就像医生诊断病人,首先要打开当事人的心房,才能对症下药。”提及调解工作,黄光清打开了话匣子。以热心善待当事人、以公心做到不偏不倚、以耐心妥善解决纠纷,他总结、自创的“三心”调解工作法化解了一起又一起纠纷。

以“公心”赢得群众信任

说起黄光清的调解故事,不得不提起一件往事。

霞浦县三沙镇周湾水库一直是镇区群众赖以饮用的唯一水源。早年时,水库上游的八斗村有46个养猪场,最多时生猪的数量超过4000头,给水质带来严重影响。

“必须让群众尽早喝上‘放心水’!”从2012年开始,黄光清便暗下决心。

陈老伯家的养猪场紧靠水库上游,是污染影响比较大的一家,如果他的思想工作能做通,其他养猪户的工作就好开展,黄光清主动承担起这一任务。

“谁要拆掉养猪场,我就跳下去。”第一次上门,黄光清就被陈老伯给顶了回来。但无功而返的黄光清没有气馁,坚持去找陈老伯。从门难进,到进门没人理,再到后来有凳坐、有茶喝,俩人的交流渐渐顺畅了。一来二去,陈老伯的工作被做通,主动拆了自家的养猪场。随后,黄光清迅速以点带面,打开了周湾水库的治污局面。

之所以能顺利做通当时三沙镇这项“头号民生工程”的群众工作,绝非偶然。早从2003年开始,时任三沙商会秘书长的黄光清便参与大量用工纠纷、劳资纠纷的调解工作,以一颗“公心”,在群众中慢慢赢得信任。

久而久之,黄光清的手机成了当地的24小时“解忧热线”,“有纠纷,找光清”已成群众共识。

从一个人到一支队伍

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影响下,黄光清深知做好调解工作不能仅凭一己之力单打独斗。2015年4月,在霞浦县司法局和三沙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以黄光清名字命名的“黄光清调解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该工作室现有专职调解员5人、兼职调解员6人。2020年,“黄光清调解工作室”获评“省级金牌调解工作室”。

为持续提升调解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该工作室通过构建系统化、常态化的培训机制,着力提升调解队伍的综合素养。今年4月14日,该工作室召开人民调解员培训会,邀请三沙法庭庭长苏玲玲、司法所所长舒才平围绕民商事调解实务与风险防控等问题,系统解读调解工作的法理基础与实操要点,为提升调解员纠纷处置专业化水平提供精准指导。

历经10年调解实践,多元调解已成为“黄光清调解工作室”的“主旋律”。该工作室建立“1+N”调解模式,即1名核心调解员搭配司法所工作人员、民营企业家、村干部等多元力量,形成强大的调解合力。

同时,该工作室创新“调解+普法”“调解+帮扶”工作法,不断强化与法院、司法局、人民银行等部门的联动协同合作,并与宁德(三沙)台胞台企司法服务中心、厦门海事法院、三沙司法所、三沙法庭、三沙派出所等对接,不断扩大商会调解工作室的影响力。

“黄光清调解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00多起,所有调解结果至今保持“零毁约”记录。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