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劳动者的尊严与权益遭到侵犯,法律是守护公平的最后防线。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福州市检察机关发布恶意欠薪、违法用工、支持困难群体维权等案例,解析如何保护劳动合法权益。让我们跟随检察干警的详细解读,深入了解劳动者依法维权的正确途径和法律依据。 案例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 苏某某等29名工人受雇于晋安区某工地包工头陈某某,从事建筑施工工作。由于陈某某将工人工资挪作他用,导致本应发放的46万余元工资款无法支付,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 然而,陈某某在被判处刑罚后,未主动履行调解协议。考虑到判决书没有责令陈某某继续退赔,福州市检察院依法提出抗诉。2024年2月,该笔款项以判决的形式予以明确。 问题①:在什么情况下,恶意欠薪构成犯罪? 检察官释法 福州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高炜:欠薪不仅仅是民事纠纷,若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则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问题②:恶意欠薪涉嫌犯罪,欠薪者如何争取从宽处理? 检察官释法 福州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高炜:欠薪者在不同的刑事环节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后,都可争取从宽处理。若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刑事立案前可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在提起公诉前,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在一审宣判前,可以从轻处罚,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也可以酌情从宽处罚。检察机关会积极引导欠薪者尽快支付劳动报酬,为从宽处罚争取机会。 案例二:以支持起诉助农民工讨薪 某家政公司承包某物业闽侯片区保洁服务项目。2022年以来,因物业公司服务费未结清,该家政公司一直拖欠保洁员工资。闽侯县检察院经审查,向法院发出《支持起诉意见书》。2024年1月,法院开展涉案工资款集中发放活动,向69名保洁员发放欠薪款 50余万元。 问题①:所有劳动纠纷,检察院都可以支持起诉吗? 检察官释法 闽侯县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刘昌群:检察院支持起诉主要针对合法权益受损但诉讼能力不足的人员,如农民工、残疾人、未成年人等。就支持起诉为农民工讨薪而言,一般出于以下几种考虑:一是存在欠薪、工伤赔偿等劳动权益争议;二是劳动者因经济困难、法律知识欠缺等无法独立维权;三是已穷尽协商等途径仍无法解决。不符合支持起诉条件的劳动者可以选择其他司法救济途径。 问题②:申请检察院支持起诉需要花钱吗? 检察官释法 闽侯县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刘昌群:申请检察院支持起诉不需要花钱。检察院支持起诉是法律赋予的公益职能,不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若劳动者因经济困难无法委托代理人,还可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援助。 案例三:“终本”≠终结 永泰县检察院就一起已经“终本”的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开展调查核实,发现被执行人次年获保险公司退保,其子女存在不符合其年龄、身份的大额资金往来。遂移送相关执行线索,建议恢复该案执行程序。 问题①:什么是“终本”程序? 检察官释法 永泰县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林睦茂:“终本”程序全称为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是法院在执行程序中的一种结案方式。当法院穷尽财产调查措施,仍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且申请执行人也未能提供有效财产线索时,法院会暂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但这并不意味着案件终结,若后续发现被执行人有财产,仍可恢复执行。同时,检察机关有权对法院执行活动进行法律监督。 问题②:检察机关“终本”程序监督有什么新做法? 检察官释法 福州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任珺:今年4月,最高检出台《全国检察机关加强对涉民事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监督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各地检察机关要加强线索摸排,畅通当事人申请监督渠道,充分利用执行案件信息共享机制,获取涉民事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基础信息,积极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筛查挖掘案件线索,有效识别涉民事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中的虚假诉讼情形。《方案》强调,要突出监督重点,在全面加强对民事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监督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重点监督严重损害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民事权益的违法情形。 案例四:劳动者的司法救助 福州市仓山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中,发现其中一名劳动者陈某无法到院接受询问。原来,陈某被查出患肝癌晚期,已经进行两次手术治疗,花费巨额手术费,再加上辛苦劳作一年的工资迟迟未拿到,让他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根据案件实际情况,仓山区检察院认为陈某符合救助条件,并主动告知其可以申请国家司法救助。 问题①:什么是司法救助? 检察官释法 福州市仓山区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陈晓艳:司法救助是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对遭受犯罪侵害或者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生活面临急迫困难的当事人采取的辅助性救济措施。此案中,陈某无法按时领取工资,势必影响后续治疗,检察机关审查后认为符合司法救助条件,遂为其启动救助程序。 问题②:有些劳动者对司法救助程序并不了解,检察官应该怎么做? 检察官释法 福州市检察院第九检察部副主任倪婷:根据相关规定,申请检察机关予以司法救助要以原案进入检察环节为前提,只有当相关案件已经进入人民检察院的办案程序后,当事人才能向检察机关申请司法救助。检察人员在办理劳动者相关刑事等案件时,会全面了解当事人受不法侵害造成损失的情况及生活困难情况,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主动告知申请救助的方式,及时按程序提供救助。 案例五:以劳动之名,行碰瓷之实 2021年9月以来,周某为牟取不当利益,招揽陈某、谢某等人,多次利用招聘网络平台查找招工信息,在广东、湖南、福建等地,假意应聘用工。到工地现场后,周某等人提出住宿条件太差、预支工资等无理要求制造事端。迫使招工方拒绝用工后,又要求招工方赔偿误工费和虚构的路费等。周某等人共组织参与实施敲诈勒索犯罪达41起。福清市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对周某等人分别判处4年7个月至10年9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问题①:什么是“劳动碰瓷”? 检察官释法 福清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张捷:有时候用人单位也会沦为“受害者”,比如遇上“劳动碰瓷”。“劳动碰瓷”是一种新型的犯罪手法,所谓“劳动碰瓷”,是指个别劳动者专门选取管理不规范的中小企业就职,利用用人单位的疏漏与制度的缺失,通过消极怠工、主动找茬、秘密取证等方式主动提出辞职,或诱导用人单位对其作出辞退处理,随后向用人单位主张交通费、误工费、工资差额等。 问题②:“劳动碰瓷”还可能构成什么犯罪? 检察官释法 福州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高炜:除了敲诈勒索罪,“劳动碰瓷”行为还有可能涉嫌诈骗罪(虚构事实骗取赔偿)、虚假诉讼罪(伪造证据恶意诉讼)或伪证罪(伪造证据干扰司法)等罪名,具体依行为手段及主观故意判定,需符合《刑法》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严重妨害司法”等构成要件,与合法维权行为有本质区别。 案例六:就业歧视、雇佣童工、职场性骚扰等乱象 (1)永泰县检察院在履行公益诉讼职责中发现,该县用人单位招聘公告多个岗位无故限男性,女性普工薪资待遇3300-6000元/月,男性普工薪资待遇4500-7000元/月,存在性别歧视现象,遂制发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督促纠正,并将性别歧视行为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 (2)福州市晋安区检察院在办理多起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发现个别美发机构存在雇佣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从事洗头、染发等工作的行为,遂联合相关部门针对美发行业聘用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现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3)某私企老板付某某以公务外出为由,对新入职的员工实施强制猥亵行为。2024年7月,检察机关以涉嫌强制猥亵罪对付某某提起公诉,后法院对付某某作出有罪判决。 问题①:哪些现象属于就业歧视? 检察官释法 永泰县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吴洁:除了性别歧视,就业歧视还包括很多类型,例如,户籍歧视:导致农民工及外来人口与当地人同工不同酬;年龄歧视:以“35岁门槛”阻碍中年群体就业;健康歧视:拒录乙肝携带者等。此外,“唯名校论”、无故排斥应届生等也是就业歧视。 问题②:雇佣童工可能触及哪些法律? 检察官释法 福州市晋安区检察院专职委员刘娟:雇佣童工是违法行为:其一,劳动权益维度方面,童工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法独立签订劳动合同,雇佣行为直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其二,教育权保障方面,童工辍学会剥夺其受教育机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其三,行业特殊性方面,美发服务需持证上岗(如美发师职业资格),有的未成年人无法满足资质要求。美发店违法雇佣童工后果较为严重,若雇佣童工或将面临劳动部门“每人万元罚款”及吊销执照的行政处罚,情节恶劣者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条之一“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 问题③:女性在遇到职场性骚扰时,应该如何维权? 检察官释法 福州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蔡鹏航:在遭遇职场骚扰时,应当勇敢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要坚决对骚扰行为说“不”,表明自己的态度。其次,懂得固定证据,包括截图保存聊天记录、短信等电子数据,对当面骚扰进行录音录像,以及寻求同事、亲友的证人证言。此外,可向用人单位投诉,要求其依据规章制度处理涉事人员。若用人单位不处理,可向工会、妇联、劳动监察部门等寻求帮助。情节严重的,如涉及偷拍隐私或威胁人身安全等,应向公安机关报案。必要时,还可通过民事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诉讼等方式,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支付精神损害赔偿等。 普法后记: 遭遇欠薪时如何固定证据,面对职场性骚扰时如何分步骤维权……维权不必等到权益受损后才开始。建议每位劳动者在入职时应注意保存劳动合同、考勤记录等重要凭证;定期了解劳动法规的最新变化;遇到问题时及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预防永远比补救更重要。 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希望这些案例能成为法治的种子深植人心。当每一位劳动者都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当每一个企业都懂得依法经营,我们的劳动环境就一定能更加公平、更有温度,愿每一份辛勤都不被辜负,每一次维权都能得到回响。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