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5-06 16:28:25

“护苗密码”中的银发力量

作者:记者 洪凌霄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漳州市关工委有一群“五老”志愿者,他们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

“护苗密码”中的银发力量

从模拟法庭上的谆谆教导到心理咨询室里的轻声疏导,从与轻微罪错未成年人的结对帮教到法治关爱基地的法律援助,从暑托班的法治教育到专门学校的精准帮扶,这里的创新实践如星星之火,点亮青少年的心灵。这些守护,不是单向的庇佑,而是生命的彼此照亮,也刻进了代际相传的年轮里……

在漳州市关工委组织,有这样一群退休不褪色的“五老”志愿者,他们正以独特的温暖关心下一代成长、缝补着他们青春的缝隙。他们像老厝屋檐下的灯笼,未必耀眼,却始终为夜行少年亮着一捧光,更折射出一座城市对“未来”的温情守望。

“硬核”团队:点亮法治“心灯”

此前,中学生小陈(化名)因就学在厦门亲戚家借住。其间,亲戚丢了钱怀疑是小陈所为,多次去派出所报警,也因此对小陈的在校学习、生活造成严重困扰。在得知漳州有法治关爱实践基地后,小陈主动上门求助。

了解小陈情况后,法学博士、漳州市关工委关爱团副团长赖勇龙主动帮他维权,帮他与亲戚开展调解,让亲戚放下无端猜测。最终,小陈心结化解,并赠送一面题有“未成年人的维权港湾”字样的锦旗到基地。

该基地的创建始于2022年5月。彼时,漳州市关工委与福建泾渭明律师事务所共建的“未成年人法治关爱实践基地”正式揭牌。赖勇龙带领8名青年律师组成“硬核”团队,为青少年提供法治教育、法律援助和帮教服务。

“除了帮助这些受困扰的未成年人,基地成立以来,我们还多次深入城乡社区、学校,通过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专题普法课等形式,让晦涩的法条变得生动可触。”漳州市关工委副主任、关爱团团长陈青树告诉记者。除此之外,法治教育的触角还在不断延伸。

2023年初,漳州市直政法系统关工委在市委政法委、市关工委的重视指导下,成立由8名退休老警察、老法官、老检察官、老司法工作者、老律师组成的“五老普法工作室”。工作室参与芗城区第四期“启航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项目”,与涉罪错未成年人结对帮教,深入细致地教育引导他们改正错误,校正人生航向。

工作室主任、市关工委关爱团副团长沈迪辉,是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优秀辅导员。74岁的他不辞辛苦,带领工作室其他同事编写《中小学生学法手册》,结合真实案例为学生解析法律边界。

此外,工作室还深入闽南师范大学、有关县区中小学、社区、企业以及暑托班开展爱国主义和法治教育。他们根据教育对象的年龄认知水平等因素分班次宣讲,主题各有侧重。如二级战斗英雄马国民作为公安战线的英模,通过讲述当年在战场上英勇作战荣立一等功的亲身经历,增强教育对象的爱党爱国情怀。全国司法行政先进工作者、调解专家赖水顺则以自身经历,教育学生要从小热爱学习、从小事做起的道理。

据统计,近两年来,漳州市关工委关爱团开展法治宣讲50多场次,覆盖人数上万人。

心理护航:打开成长“心结”

“原来被人欺负时,沉默不是勇敢,求助才是智慧。”一名倾听宣讲课的留守儿童深受感染。这种吐露心声的留言,给漳州市关工委更多启发——普法的同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从此,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成为漳州市关工委关爱团着重攻坚的领域。

2023年3月,漳州市关工委联合怀众心理服务机构,挂牌成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中心。借助专业心理服务机构的力量,该中心形成由12名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团队,为心理问题突出的青少年提供专业服务。

高中生小郑(化名)曾是中心的帮扶对象。因学业压力与家庭矛盾,一度辍学混迹社会,甚至卷入一起诈骗案件。接到求助后,中心心理咨询师通过沙盘游戏和心理疏导,逐渐打开他的心结。“他画了一幅被锁链束缚的画,链子钥匙却攥在自己手里。”心理学博士黄铭松介绍,经过半年干预引导,小郑重返校园,去年考入一所大专院校。

“中心成立后,芗城区、龙文区两区先行,将各社区(村)关工委所了解到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的青少年转介到中心接受专业咨询服务。”该中心心理咨询师陈启贤介绍,除了直接疏导未成年人心理,该中心还承担着“授人以渔”的使命,如组织中小学相关心理咨询人员到中心观摩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据统计,2023年以来,该中心共为500多名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辅导服务,先后13次深入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亲子互动活动。此外,该中心通过开展咨询活动、调研分析漳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断提高心理咨询服务针对性和实效性。

协同共治:织就关爱“心链”

其实,在漳州,未成年人保护不是“独角戏”,而是实现了多方联动。

针对涉罪未成年人,漳州市关工委积极参与市、区公检法等有关部门启动的“启航社工”项目,通过“一对一”帮教、社会实践和技能培训,引导他们重塑人生。如未成年人小林(化名)因多次盗窃被转介至社工站。老民警陈必旺与他结对帮教,带他参加社区志愿服务。之后,在一次活动中,小林协助民警劝导交通违规者,收到人生第一封表扬信。“原来被人需要的感觉这么好。”小林不禁感叹。后来,小林主动报名职校汽修班,如今,他已通过考核进入企业实习。

“我们不是来‘教育’孩子的,而是用经历告诉他们:人生走偏了,还能回头。”陈必旺如是说。

除此之外,漳州市关工委关爱团还深入漳州市第十六中(专门教育学校),与涉罪未成年人签订帮教协议,老同志用“拉家常”的方式化解抵触情绪。如曾因打架被处分的少年小吴(化名),在马国民多次家访帮教后,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两年来,这群老同志共结对帮扶未成年人18人次。

对这群“五老”同志来说,最好的褒奖是来自少年的认可。一名曾接受过帮扶的大学生寄来一封手写信,信里写的正是这群老同志坚持的初衷:“你们让我相信,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有人在黑暗中为你留灯。”

如今,在漳州市关工委带动下,漳州各县(区)“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从法治到心理,从课堂到社区,漳州市关工委关爱团的实践,诠释了“保护”的深层含义——它不是简单的庇护,而是用理解唤醒少年心底向善的力量。这群银发志愿者,正以创新的智慧与不灭的热忱,为青春护航,让年轮里的温暖生生不息。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