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为贵”润乡土 ——平和县文峰镇综治中心以温情调解守护乡间和谐 平和县文峰镇地处山水环抱之间,气候温润宜人,常年花果飘香,一代代乡民在此过着耕读传家的质朴生活。古代先贤曾在此地医治疾病、传授技术,留下许多济世助人的善举故事。时至今日,这些故事被经年累月地口耳相传,化作“和为贵”的乡间民约。 文峰镇综治中心深植本土生活智慧,将“以和平、和睦、和谐之心与人交往,懂得相互理解、包容、尊重”的“和为贵”思想化作调解时的“金句”,构建起“评理——调解——和解”的纠纷化解机制,用情感认同打开当事人的心结。 将心比心 纠纷画上句号 今年3月8日清晨,6名农民工走进镇综治中心,反映去年底在文美村务工的工钱尚未讨回。经了解,包工头林某已因病去世,其家属称年前已付了部分工钱。然而,林某患急性白血病,治疗花费近百万元,最终不幸离世,他的妻子仍沉浸在悲痛中,目前实在无暇料理债务事宜。 调解室里,调解员先为农民工递上温茶,待他们情绪稍缓后才缓缓开口:“咱们镇上的老辈人总讲:‘做人要将心比心。’林某平日待人友善,这次并非恶意拖欠,实在是重病缠身,才落得如此境地,希望你们能体谅他家的难处。” 在调解员的劝导下,农民工也想起林某生前对他们的友好举动,情绪渐渐平复,开始体谅林某家人的不易。 为妥善解决问题,调解员找到林某的岳父,用贴近生活的话语沟通:“几个兄弟的工钱,说白了就是家里娃的学费、老人的药钱,都是等米下锅的急用钱。您看咱们乡里乡亲的,能帮衬一点是一点。”老人听后深受触动,提出会尽力凑齐欠款。 在多次调解中,乡间邻里互助的温情成为沟通的桥梁。最终,林某一家凑齐了工钱,农民工握着老人的手连连道谢。这起因突发变故引起的纠纷,在乡土温情中画上了圆满句号。 “当双方都能找到共情点,矛盾就不再是冰冷的利益冲突,而是带着温度的人心互换。”文峰镇综治中心负责人说道。 厘清地界 柚山重焕生机 在文峰镇漫山遍野的蜜柚园中,另一桩纠纷也在调解员的努力下,悄然化解。 1993年11月,一些群众承包了村里山上25亩山田种植蜜柚,合同约定山田外扩种的果树期满后归承包人所有。2023年底合同到期,村委会要求收回全部果园,承包人却只肯归还合同里的25亩。村委会委托测绘公司重新划界,将山田外扩种的部分果树圈入并转包他人,双方由此发生冲突。 接到调解请求后,调解员立即驱车到偏远的蜜柚山。漫山果树间,承包人拍案而起:“我们几十年开荒扩种,现在说收就收?合同写得明明白白,外扩果树归我们!” 村委会负责人也满脸无奈:“早年测量不精准,实际租赁面积远大于25亩,现在合同到期,总得给新承包人一个说法吧!” 通过和双方沟通得知,矛盾的根源在于早期的合同不规范,导致双方都觉得自己吃了亏。于是,调解员召集双方面对面调解。 “当年的合同确实有瑕疵,但这些年你们开荒也不容易,满山果树都是血汗钱堆起来的。”调解员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泥土上画出新旧地界,对承包人解释。 随后,调解员又对村委会负责人说道:“老百姓最看重契约,既然合同写了外扩归承包人,咱们就得认这个理。” 为客观公正地厘清复杂的地界纠纷,调解员协调专业测绘队重新勘测,在山林间奔波多少个来回,终于划定了争议地界。 经过几个月反复沟通,双方也终于互相理解了对方的难处,共同在柚子树旁签订和解协议:原合同25亩地无偿归还,承包人在山田外扩种植并已转包他人的果树,村委会一次性适当补偿开荒费用,补偿后的果树及权属收归村委会集体所有;其余扩种、未转包的新地由承包人自行管理处置。 当双方握手言和时,柚子山再次重焕生机。山风掠过层层柚叶,仿佛“和为贵”的千年回响在山间萦绕。 后记》》》 2024年至今,文峰镇综治中心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2起。从讨薪纠纷到土地争议,文峰镇综治中心的调解记录里,每页都流淌着乡土温情。小镇的古老智慧,也在新时代的基层沃土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和谐之花。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