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述:漳州市公安局芗城分局巷口派出所民警 林发明 整理:本报记者 洪凌霄 林发明(左一)组织班组长和项目总包负责人协商还款事宜 当了多年派出所民警,每到年底,就怕接到工地打来的电话——那意味着可能又有一笔血汗钱卡在账本里动弹不得了。 在我看来,派出所像一座永不熄灯的驿站,每天吞吐着农民工的焦虑、包工头的推诿和法条的冷硬。光是去年,我们所就调解了70多起劳资纠纷。但是作为一名民警,群众有诉求,我们就要有回应。所以多年来,我习惯了用一杯茶、一本法律手册和一颗“管闲事”的心,在这些劳动纠纷中织就一张公平网。 还记得去年秋天我接手的一个案子——当时,10多名女保洁员涌进派出所,起因是她们被包工头欠薪。 知悉来意后,我当即深入调查,发现纠纷链条简单,且每位当事人被拖欠的工资不多。安抚好她们情绪后,我立刻拨通包工头的电话,并第一时间亮明身份和来意。 “项目部拖着工程款,我拿啥子垫?”电话那头包工头的语气焦急。随后,我向他普及法律,讲明法律后果。 “您手头有包工合同吧!工资表申请记录都拍给我,我们帮忙盯一下,但您这边工人的钱不能再拖欠了。”他看我对他们内部情况一清二楚,也没扯皮,选择了配合。之后,我每天打电话催款,终于帮几位大姐把工资要了回来。事后,她们还给我送了面锦旗。 多年的调解工作,让我处理起工地劳资纠纷越发得心应手。但总有些纠纷,需要多部门一起发力。 还记得去年底,我接到一处工地的报警电话,称有20多名工人堵在项目部门口讨薪。“讨薪归讨薪,要合理合法维权。班组长先带着大家去会议室休息。”到达现场后,我没急着劝离,而是先掏出笔记本逐一记录工人诉求,同时让班组长带工人到会议室。在了解到存在欠薪事实后,我当即引导工人按正常程序表达诉求。随后,我又叫上住建、劳动等部门一起处理。 经过我们三方联合,查明该纠纷系分包方拿了1000万元工程款后,部分款项挪作他用未给工人发放工资;而总包方则表示钱款已结清,不可能再支付工资。双方互相踢皮球,导致工人迟迟未能拿到应得酬劳。 “您作为建设单位,有监管责任,现在工人情绪激动,你们有责任先垫付,回头再跟二包方打官司。”厘清事实后,我们找到总包负责人告知利害关系,督促其先行垫付。很快,在多方督促下,工人签字拿到欠薪,高高兴兴地散去。 夜深了,看着工地灯光下工人逐渐远去的身影,我也更加明白:劳资纠纷看着是钱的事,其实是“人心”的事。我们民警既要当“法律明白人”,把欠薪后果讲清楚;又要当“和事佬”,把双方的面子和里子都顾到。只要把事办得公道、透亮,老百姓心中有杆秤,调解也就顺当。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