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5-08 16:29:22

建宁县公安局全力守护绿色宝库

作者:记者 彭冬晴 通讯员 刘佳伟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深耕生态警务 贡献“藏蓝”力量

——建宁县公安局全力守护绿色宝库

仲春时节,站在“秀起东南第一巅”的金饶山顶,放眼望去,满目翠绿。“闽山之巅”,仅是建宁县拥有的美称之一。位于建宁县域内的,还有承载着丰富生态资源和独特自然景观的福建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作为守护这幅生态画卷的安全卫士,近年来,建宁县公安局紧盯生态安全,立足公安职能作用,积极主动作为,持续打好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主动仗”和“整体仗”,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方面贡献“藏蓝”力量。

严防严打

守护生态绿色宝库

“以前一到冬天,就有人进山砍树,还有人下夹子捕野兔。现在有民警助力,不仅林子密了,动物也逐渐多了。”日前,当记者走进金铙山景区,附近的村民笑着介绍这可喜的变化。

2024年6月,保护区一林长在巡护该片林区山场时,发现山林中出现大量捕兽夹,于是立即向该林区警长林辰辉反映。“你好警官,我发现有人在林区捕猎野生动物。”

接报后,林辰辉第一时间带队赶赴现场,在捕兽夹附近发现一个绑定了手机卡的远程报警装置。经过多方摸排,民警最终获取该装置绑定的手机号码信息,进而精准锁定了嫌疑人陈某,成功在陈某居住地将其抓获,当场查获陈某通过网络购买的狩猎夹、弹簧套索30个(套)、报警器35个,并在其家中冰箱内查获冰冻野猪、野兔、斑鸠、山麂等野生动物尸块20余件。

利剑出鞘斩黑手,雷霆行动护生灵。为让非法捕猎者无处遁形,建宁县公安局根据保辖区内河道和林区情况,积极探索“河长+林长+警长”三长融合协作机制,重点打击非法狩猎、电鱼毒鱼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类违法犯罪行为。今年以来,共破获3起非法狩猎案,抓获非法狩猎犯罪嫌疑人3人,缴获狩猎夹46套、报警器42个。

群防群治

打通护林绿色通道

建宁县作为全国的天然氧吧,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2.54%,面对林区大而警力少的现状,建宁县公安局积极探索推行“警格+林格”群防群治模式,加强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安管理和执法工作,在有限的警力中开辟出生态保护的无限可能。

2024年,该局森林警察大队与保护区管理局协作共建了4片“森林警察林”和4个生态警务工作站,实现与多部门常态化开展联勤联动。

在夯实部门联动根基的同时,建宁县公安局不断激活村干部、农家乐业主等“本地力量”,充分发挥他们人头熟、底数清的优势,连同组建了一批以基层资源管护队伍为主要力量的“信息网”和“流动哨”——“生态义警队”,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时交流有关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变化、人员流动等情况,以“毛细血管式”的基层动员织就一张覆盖全域的生态情报网。

经营着乡村人家餐馆的刘女士便是“生态义警队”中的一员,游客进店消费时,她常常向游客普及保护生态环境的知识和村规民约。平时,她还会和队员们开展垃圾分类、旧物利用、生活污水按规定排放等志愿活动。生态是发展的基础和根本。通过这种常态化紧密协作机制,越来越多的群众成为守护绿水青山的主角,近年来,闽江源保护区发现解决生态问题隐患12处,成功救助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5头(只)、“三有”动物16只,生态警情下降40%。

立体宣防

擦亮文旅绿色品牌

“穿蓝衣服的大哥,请立即熄灭你扔出去的烟头!”据林辰辉介绍,这是清明假期无人机巡查的第5次现场喊话。“我们发出第一次警告后,群众都会绷紧神经,并在第一时间将带有火星或低燃点的物品熄灭或带离现场。”

生态环境易破坏、难修复,源头预防至关重要。针对森林防火期和旅游旺季,建宁县公安局积极探索“步巡+车巡+机巡+夜巡”的四巡模式,通过“人防+技防”“宣传+整治”等方式,切实筑牢生态安全“防护网”。同时,组织警力深入辖区悬挂标语、向群众普及和解答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稳步提高生态保护能力。

“以往到保护区核心地带进行巡查需要驾车翻山越岭近一小时,现在我们通过‘高空鹰眼+地面联动’模式,20分钟就能对景区和林区完成全方位巡查。”森林警察大队大队长黄胜指着辖区巡防图介绍说。2024年,建宁县公安局通过实地踏查、无人机空中巡查重点林区部位70余处,劝导违规用火行为11起,从源头拧紧了防火“安全阀”,守牢了这片绿色宝库。

如今,建宁山林愈加茂密青翠,而变美的不仅是生态景色,更有这里的农家乐炊烟、百姓和游客。为切实守护好这幅“山清水秀人和”风景画,建宁县公安局将步履不停,继续和潺潺溪水交谈,与茫茫群山做伴……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