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5-13 15:34:50

走稳“枫桥”路 守护“侨乡”安

作者:陈静 陈琦 黄琳芳 黄培添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十里蒜溪景,百年南洋风,千载驿道情。”莆田涵江江口镇是福建省著名侨乡,中西融合的南洋风情民居,别具一格的高墙红砖大厝,坚韧不拔的华侨精神风貌,叙述着一代代江口人薪火相传的故事。

涵江法院江口人民法庭扎根侨乡四十余载,始终坚持用守正创新、孜孜以求的精神,绘就“以侨为本、以侨为桥”的司法画卷。

近年来,江口法庭着眼涉侨纠纷主体司法需求,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做优做深涉侨多元解纷机制,以“调”为径、以“解”为本、以“治”为向,推动司法服务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多元协同 促“调”精准高效

聚焦便民宗旨,优化调解格局,江口法庭推动多主体协同合作,推进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起案件的被告都是侨眷、归侨后代,也都居住在农场里,即使拖欠租金我们也没有一直催讨。这次起诉是因为有的要退租,有的已经直接搬离,必须结算了。”

2024年5月,江口法庭庭长钟晓珍收到赤港华侨农场为原告的三起租赁合同纠纷案件材料不久,就接到赤港综治中心主任、赤港调委会主任吴世雄的电话,希望合力促成调解,维系好农场与侨胞侨眷的关系。

“我们做的小本生意,没有经营经验,赔了很多,还要算利息吗?”

“租金是很便宜了,但我实在是没有足够的现金一次性支付,能不能分期?”

“我们去年就搬走了,虽然是提前退租,但钥匙我都交还给农场了,能不能减免?”

为此,钟晓珍三进赤港,先后了解了赤港华侨农场的意见以及租户的意向和难处,因案施策,协助双方就租期、分期方案、利息计算等问题达成和解,签订调解协议。

为深化与赤港调委会、赤港综治中心的联动解纷工作,江口法庭推进人民调解平台“三进工作”,将赤港调委会纳入人民调解平台。

近年来,江口法庭与侨联、妇联、关工委、公安、司法、检察、村委会、人民调解组织等10余部门保持常态联系,与其他有关部门保持友好动态联系,打造上下联动、内外衔接的涉侨调解格局,切实发挥基层人民法庭的桥头堡作用。

同时,针对涉民生的热点问题,江口法庭建立“人大+法院”“政协+法院”工作模式,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服务大局的职能优势。

据统计,自2024年11月以来,江口法庭累计邀请13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化解纠纷22件,其中成功化解18件。

如我在诉 让“解”温情有力

聚焦亲民理念,贴近群众解纷诉求,江口法庭用心做好每一个解纷环节,打造温暖、公正的涉侨司法服务。

“案子虽然输了,但你们这‘售后服务’,让我感到很温暖。”在宅基地翻新开工后,村民老郑对法官感慨地说道。2023年初,老郑父子俩满心欢喜地回乡筹划房子翻新,却发现沙土车难以通过不宽的村道。急性子的老郑本想和邻居陈某好好沟通,希望陈某把路边堆砌的石头挪一挪,不想话从口出就变成了指责,两家愈吵愈烈。

“他们家乱堆石头占公地,3米多宽的路现在只剩2米多。”

“这石头是放在我们自己的杂地上,要我们让地方还这么蛮横,真是不讲道理。”

一气之下,老郑向江口法庭提起排除妨害之诉:“我的心愿就是尽快把房子盖好,我们还赶着出国务工。”

为尽可能缓和双方矛盾,尽快消除老郑的困难,江口法庭委派特邀调解员、镇干部董金华协助调解,但无论如何协商,双方都拒绝沟通。

“这石头放在这十几年了都没人说过不去,他就是没事找事,不调解。”陈某愤愤地说道。

眼见调解未果,承办法官陈蓉蓉结合实际情况,依法驳回了老郑的诉讼请求。收到判决书后,老郑服判息诉,却时时念叨:“车勉勉强强能过,但对技术考验很大,万一碰到别人家房子怎么办?我是不敢开工啊。”

案子虽然结了,事情未了,老郑那句“我的心愿就是尽快把房子盖好”久久萦绕在陈蓉蓉的心上,也让她更加坚定了“不能一判了之”的想法。

“老董,你发动发动镇村干部,看能不能给老郑找辆小型的沙土车,我们也再劝劝陈某腾一点位置。”

在办案团队的多次协调下,陈某答应将堆砌的石头整理整齐,为老郑建房期间的车辆通行提供便利。同时,在调解员董金华的帮助下,老郑找到了可以通行的沙土车,让新房顺利开了工。

“夫法之善者,乃在有用法之人,苟非其人,徒法而已。”作为法律的践行者,解纷有温度、有速度、有厚度,是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题中应有之义。

为促进涉侨纠纷实质性化解,江口法庭始终以“如我在诉”意识,拓展“六朵云”工作法,搭建全云智慧法庭,有效破解涉侨纠纷时空难题;首创“赡养案件联合监督做法”,强化华侨子女赡养义务履行监督,守护失独老人晚年生活;搭建由法官专办、助理专调、台办支持的涉台纠纷化解“快速通道”和台胞台企常态化法律服务平台,实现涉台案件速立、速调、速结。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