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5-13 15:34:50

光泽县全面推广“吃茶话事”机制

作者:记者 陈浩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有烦心事 且吃茶去

——光泽县全面推广“吃茶话事”机制

武夷山脉北麓,闽江源头之畔,光泽县吹来的山风里带着阵阵茶香。在这里,一杯杯热茶不仅是待客之道,更成为基层治理的 “润滑剂”。近年来,光泽县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广“吃茶话事”机制,打造了一批听民意、释民情、聚民心、解民忧的良好平台,让“吃茶话事”点成为群众“想来、爱来、盼来、还来”的基层社会治理阵地,社会治理成效日益彰显。

茶韵浸润促发展

“一杯茶解解渴,两杯茶消消气,三杯茶说说事,四杯茶握握手。” 如今,在光泽县各个“吃茶话事”点,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伴着缕缕茶香悄然化解。

自古以来,光泽县就是正山小种核心产区之一,喝茶一直是刻在光泽人骨子里的文化传统。2024年以来,光泽县建立“1234下沉”工作机制,围绕一个“吃茶话事”点,让乡镇双主官下沉,通过固定动作、固定地点、固定流程三点,做好民情收集、分类交办、跟踪督办、闭环反馈四个步骤,推动基层治理,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民生无小事,开展‘吃茶话事’,对群众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才能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光泽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当下,发展脱骨鸡爪厂作为光泽“一只鸡”产业抢抓市场机遇、延伸产业链的重要举措,依托县域白羽肉鸡主导产业优势,探索全域建设乡村“共富工厂”,从而有效带动产业增效、集体增资、群众增收。在“吃茶话事”走访过程中,各村村干部、村民对脱骨鸡爪厂的建设及招聘兴趣浓厚。

光泽县围绕乡村振兴发展目标,抢抓圣农集团发展机遇,结合“吃茶话事”,以每周下基层,各走访一个村(社区)“话事点”为契机,与村(居)民面对面宣传脱骨鸡爪加工企业激励措施,动员群众回乡就业。截至目前,光泽县的8个乡镇脱骨鸡爪(肉串加工)项目均已投产,带动就业1100余人。

茶语普法进万家

夜幕降临,光泽县司前乡的 “夜话经济” 交流活动热闹非凡。乡村干部、村民代表等围坐在茶桌前,一边品味着浓香四溢的茶水,一边讨论着“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林业股份合作模式。“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这些村民最关切的问题,在茶香中被抽丝剥茧、娓娓道来。

喝热茶、拉家常、解难题、促发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大家畅所欲言、互抒己见。据悉,为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深做实林长制,光泽县各村“吃茶话事”点,围绕“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林业股份合作模式的话题,开展了一场场“‘夜话经济’大家谈、‘吃茶话事’促发展”交流活动。

此外,光泽县还将“吃茶话事”场所做进一步延伸,通过干部深入群众家中,与村民心贴心、面对面交流,了解林农在林改中存在的困难、担忧的问题及对未来发展的期望。

“林地和田一样,有人耕种是‘聚宝盆’,没人耕种是荒草坪。”乡村干部用村民爱听能听懂的“光泽土话”解读“森林生态银行”政策,把书面语转化为家常话,让村民听得懂政策,看得到希望,村民参与林改和“森林生态银行”建设的积极性得以大幅提高。

“树越种越多,我们承包人还能每年分红,真是大好事一件。”村民们满脸笑容地说道。

茶和万家化矛盾

光泽县司前乡竹海连绵,竹韵悠扬,毛竹也是村民重要的经济来源。近日,在青竹翠影间,一场因砍伐毛竹引发的矛盾纠纷得以顺利化解,涵养了“竹”报平安的和谐村风民风。 

“这片竹林我伺候了这么多年,家里开销都指望着,我们各说各的,谁都不服谁。”岱坪村网格员在开展日常巡查时发现同村村民发生争执,经了解,是两人因村中自留山毛竹砍伐方式以及利润分配产生争议,引发纠纷。

“先喝杯茶,我们一起想想办法。”为了让双方能冷静提出诉求,调解人员先邀请双方到吃茶话事议事点协商,并宣讲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他们理解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通过耐心细致的劝导,逐步缓解双方的对立情绪,缩小分歧。

“大家都是邻里乡亲,为这事伤了和气多不值得,这次我们把事情划分清楚了,以后就不要发生口角了,好好过日子。”经过调解员的劝说,当事双方围坐在一起,泡壶茶、把心宽、讲事理、辨是非,让双方的矛盾完全化解,在“吃茶话事”中促成“化事”。

自“吃茶话事”开展以来,光泽县发挥平安指导员、网格员、调解员、信访评理员等多队伍力量,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协调联动,围绕“把茶泡开、把话说开、把心结解开”,力争将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推动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