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5-13 15:34:05

莆田荔城检察院“1+1+N”检察监督助力社矫对象重启人生

作者:陈静 陈琦 方园 许美华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执法有温情 帮扶有实招

——莆田荔城检察院“1+1+N”检察监督助力社矫对象重启人生

近年来,在莆田荔城区人民检察院的多方协调下,社区矫正对象潘某获经常性跨市、县活动审批,保障了其正常的经营活动。潘某获批经常性跨市、县活动期间,其作为主要专利人的19项发明专利、33项新型应用专利得以授权企业进一步适用,顺利实现产业升级。这是莆田荔城区人民检察院“1+1+ N”工作机制实行以来,助力社区矫正对象重新启航追逐梦想的一个生动缩影。

一个模型 延伸监督触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社区矫正机构对于因正常工作和生活需要经常性跨市县活动的,可以根据情况简化批准程序和方式。“在实践中,考虑到监管难度大,容易出现脱管或者再犯罪的情况,对于简化批准程序和方式,大家都是慎之又慎。”荔城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林子高告诉记者。

如何既能保护社区矫正的监管秩序,又能保障社区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这是该院开展检察监督时需要破解的一个“堵点”。

根据该院创设的“社区矫正外出审批监督模型”分析发现,近年来,辖区社区矫正对象中犯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就有两百余人,占比四成以上。这些人在缓刑考验期内,大多仍以自主创业为主,常态化需要外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保障社区矫正对象外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权益,不仅有利于社区矫正对象的改造,更有利于其顺利回归社会。荔城区人民检察院督促辖区社区矫正机构建立“社区矫正对象人员就业情况花名册”,并坚持“四个到位”工作模式,即走访到位,深入了解社区矫正对象从业情况;定期报告审核到位,充分审核定期报告内容,动态监管生活情况;政策宣讲到位,发挥教育谈话的警示作用,提高社矫对象遵纪守法的意识和再就业的信心;矫正小组帮扶到位,充分发挥矫正小组的帮教作用,从而实现对花名册的动态管理、全面摸排,精准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外出需求。目前,已有三十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在落实“四到位”工作模式后,顺利外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一个桥梁 架起就业通道

确保社矫对象出得去、管得住、矫得好,是做好社区矫正检察工作的基础。记者了解到,2023年来,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案件罪名主要集中在假冒注册商标罪、开设赌场罪、非法经营罪等,且前罪与社矫期间再犯罪名一致的达到100%。经深入分析研判发现,这些再犯罪的人员大多是为解决收入问题,心存侥幸,从而再次走上犯罪道路。如何降低再犯罪风险,从根本上帮助矫正对象回归正途?

检察官发现辖区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数量较多,他们的经营范围涉及鞋服生产及电商营销等,与本地特色产业深度融合,而且部分企业经营规模较大,具有较强的解决再就业等帮扶能力。“如果能充分整合社区矫正对象的再就业需求和辖区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不仅可以提高社区矫正对象的就业率、降低再犯罪率,切实提高矫正效果,还能为企业输送劳动力,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的效果”。检察官许美华告诉记者。目前,在多方联动下,辖区已建立起“荔城区曙光安置与社区矫正帮扶基地”等多个基地,旨在为失业时间较长、有就业意愿的社矫对象提供就业机会。

多措并举 助力回归社会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对象的就业能力,荔城区检察院依法向荔城区社区矫正机构发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建议优化资源整合,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招聘会等方式帮助社区矫正提高就业技能,助力回归社会。检察建议发出后,荔城区社区矫正机构制定《关于涉商社区矫正对象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条》,为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制定统一标准,动态掌握社区矫正对象范围及外出必要性。同时,在社区矫正对象中常态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圆梦行动、技能提升”培训为例,采用“集中培训、理论教育、现场实操”的方式进行,重点围绕电商从业经验理论介绍和电商直播卖货实操两大部分,内容涵盖了高清直播间的设备解析、直播账号的管理、开播实操、投放策略等一系列实操技能,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提升就业本领。目前,已有3批次160余人参加职业技能提升等各类培训。今年年初,该机构还结合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岗位需求等信息,组织社矫对象参加招聘系列活动,推动就业意愿者和企业需求精准匹配,拓宽就业渠道。

“1+1+N”工作机制通过建立“数据互通、动态监管”的联动监督模式,在明确外出必要性的情况下,争取多方联动、整合资源,便利外出审批,打破“出不去僵局”,助力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帮扶。其中,便利社区矫正对象外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及教育帮扶案获评“2024年莆田市十大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下一步,荔城区人民检察院将持续落实好该机制,深化协调配合,助推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