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日,它是一个渡口,通江达海。 今天,它是一处网红打卡点,熙熙攘攘。 它镶嵌在金溪河畔,犹如一颗明珠,熠熠生辉。 它却有着一个土土的名字:渡头渡! 起这样的名字,符合闽北将乐客家人“淳朴务实”的风格:直白,有烟火味! 让我感到惊奇的是,“渡头渡”这三个字,经溪岸乡民的嘴里说出时,带着异常的力量感,仿若有位钢筋铁骨般身板的船夫在你眼前挥浆激浪。就像眼前的金溪河,出生僻远深山,却一心向着广袤的大海,从建宁、泰宁、将乐,流往顺昌、南平、福州,注入东海,一路奔腾不歇。这,需要何等的斗志! 金溪河穿行将乐境内近百公里,有着“百里画廊”的雅誉,2023年10月,获评“全国美丽河湖”殊荣。镶嵌在将乐城区金溪河畔的渡头渡,如今已不再停泊船只,这里不再需要靠摆渡方式衔接金溪两岸,不远处便是横贯南北的玉华大桥。 这个渡口,县里2023年在保护原状的基础上,投入数百万元资金进行了修复,码头、平台、台阶、护堤、船栓等一应俱全,平面呈“T”字形,有近两千平方米大,都用不规则花岗岩,以及大小不一的条状石板铺砌。浣洗处台阶、主广场、亲水台、看台广场、自然驳岸、连廊等景观错落有致,雄浑古朴,与缓缓流淌的溪面相映成趣,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一读为快”。 在古代,这里曾经架设过浮桥,一度成为当地文人墨客心目中的胜境。如若质疑,那就闭上眼,跟随古人的文字记载,感受感受这样的美丽画卷吧:金溪浪卷,虹桥卧波,一岸是瑞光塔等名胜,一岸是五马山、华山等秀丽山峦,“阁道垂虹影,横空百尺长。千峰凝晚翠,片雨拂昏黄……” 待渡,唤渡,摆渡,栉风沐雨,岁岁年年。 待溪面好不容易建起了浮桥,却又终究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扛不起“风吹浪打”的命运,何况那是“易涨易退”的山溪之水! 于是,摆渡,架桥,修桥,桥毁,再摆渡,再架桥,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摆渡”的原点。要不是金溪河“大肚能容”,有着宽宏大“渡”,谁又经得起这番折腾? 从当地志书的这些文字记载看,渡头渡,过去叫金溪渡,其建造历史可追溯至明代,甚至更早。2021年9月下旬,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对水南渡头遗址进行调查,从勘探出土的遗物判断,其年代应为宋元时期。 除了下游的利涉桥,也就是今天的将乐县三华桥,渡头渡是古代方便将乐金溪两岸民众往来的最重要的渡口。当地志书说,公元1628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徐霞客到将乐游览玉华洞就是从这里摆渡上岸的。徐霞客在《玉华洞游记》一文中描述详尽:“出莒峡铺,山始开。又十里,入将乐。出南关,渡溪而南,东折入山,登藤岭。南三里,为玉华洞道。”从渡头渡码头到藤岭最近,这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五载一相逢,俯仰如昨日。论情方缱绻,念子又何适。行矣不可留,惝恍心若失。人生性所遇,行止或使尼……”读宋代理学大家杨时的这首《送蔡安礼》,让我不禁又想,先贤杨时是不是在渡头渡与好友蔡安礼作别的呢? 当然,这一想法我无法得到佐证。但有一点我可以大胆推测:先贤杨时一定经常在此乘船往返两岸。因为溪北的华山含云寺是他求学讲学的重要场所,华山之后是他的出生地——龟山,而南岸不远处的乌石山是他多次前往考察,最后相中并安寝的陵园所在地。 码头边耸立着一幢单檐穿斗式构架的庙宇,面朝金溪,巍峨壮观。 庙里供奉的是海神妈祖。志书说,这座庙始建于清道光三年,清咸丰元年重建。只可惜,这座庙几度毁于火患。如今这座耸立在眼前的妈祖庙,竣工于2024年夏。 码头上一位正在休闲散步的老年人用手指着对岸说:“瞧,那边原来有座观化楼,也供奉妈祖,历史比这座天后宫更悠久。我们信奉妈祖呀,那时我们的很多将乐儿女从这码头出发,闯荡五湖四海哩。”老人热心,曾经一直在文化战线工作,所言脉络清晰,足以让人感受到他深厚的文化涵养。好奇地打探一番老人年龄,知晓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乡亲,已是期颐之寿。“将乐人深处山区,但从来就有通江达海的眼界,我们信仰妈祖,因为金溪最终还是要流向闽江,驶向大海,需要她护佑。” 水如玉带山策马,饱读诗书溪逐筏。“在古代,将乐的众多瓷器就是从这个码头上船,运往福州、泉州,运到南岛语族区域的。”行走在或旧石复制,或鹅卵石砌筑的码头,听老人讲述的一席席话,豁然开朗。要不,于几天前,听闻将乐县博物馆建立“国际南岛语族将乐研究基地”这些事,我总是一头雾水。 说到将乐的瓷器文化,真可谓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将乐就开始烧造陶器,自唐代以来陶瓷生产从未间断,生产瓷器种类繁多、质地优良。宋代更是窑场林立,青瓷、青白瓷、酱釉瓷、黑釉瓷均有烧制,尤其宋代青白瓷、酱釉瓷器胎质细腻,釉色莹润,器形精美,窑业规模宏大。目前,考古界在将乐县域内发现的古窑址数量已高达16处。将乐的制瓷技艺高超,产品远销海外,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商品。近年来,在漳州外海发现的半洋礁一号沉船上,就发现船上装载有南宋时期将乐窑生产的芒口印花碗,可见当时的将乐窑陶瓷,已成为当时中西贸易交流的产品。 在古代,这些脆弱的瓷器如何从山区将乐走出重重大山,漂洋过海?只能靠船只运运输呀。由此一想,让我对渡头渡这些古代金溪渡口码头,更加地肃然起敬起来。 哦,渡头渡,你真是不凡!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