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福建共有68人受到表彰。其中,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四大队教导员何士涛、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莲前派出所副所长季东旭光荣当选“全国先进工作者”。 何士涛:与犬共舞的刑警人生 □本报记者 林珊 过去的22年来,是福州警犬技术高速发展的22年,分管警犬队工作的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四大队教导员何士涛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同时也是“不怕苦、不怕脏、不怕难”的福州警犬队精神的传承者。他用不服输的劲头和精益求精的匠心,在公安事业中雕琢出属于自己的传奇。 初心如炬: 从爱犬少年到警犬尖兵 何士涛与警犬的缘分,早在童年就埋下了种子。老家院子里养的大狗,是他儿时最亲密的伙伴之一,一人一犬在家乡小道上奔跑的时光,让他对犬类的忠诚与灵性产生天然的亲近。 高考填报志愿时,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警犬技术专业的名字像磁铁般吸引了他——“这就是我要走的路!”这个从小就爱琢磨犬的习性的少年,毫不犹豫地报考了这个专业。 这份孤注一掷的勇气,初显他性格中敢想敢为、目标明确的特质。 在校期间,何士涛把对犬的热爱转化为系统的专业钻研,别人眼中枯燥的训练课程,他却乐在其中,总是能从细节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出更有效的训练方法。直至毕业,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何士涛在训练警犬(福州市公安局供图) 2006年,工作刚满3年的何士涛迎来职业生涯的重要挑战,也是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犬之一——一只叫布布的英国可卡犬。这是一只被弃养的宠物犬,性格散漫,服从性低,且并非常规的警犬,没有多少训练经验可供借鉴,不少人都断定:“这种犬不可能成为警犬。” 何士涛却抱有希望,他每天早出晚归,从“坐”“卧”等基础指令开始,一个动作重复上千次。最终,布布不仅通过警犬考核,更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大放异彩:以全部满分的成绩完成开幕式前强化训练的所有考核,以“零失误”完成搜爆任务,让人刮目相看。 “别人说不可能,我偏要试试可能在哪里。”说起这段经历时,何士涛的眼中仍闪烁着少年般的倔强。 这种执着一直贯穿他整个职业生涯。2009年全国警犬技术比赛中,当他目睹一只反应敏捷的警犬误将干扰物当作毒品示警时,这个并非发生在自己训导犬身上的插曲,却让他思索了5年。“它的反应这么好,为什么会错了呢?是气味混淆,还是训导员指令有漏洞?”一有空他就反复推演,一有合适的机会就向人讨教,直至2014年亲自部署搜毒科目的比赛时,他终于找到问题根源,解开心中的“结”。 匠心淬炼: 在创新与传承中雕琢技艺 自2015年担任警犬队负责人起,何士涛的肩上多了份传承的责任,但他对技术的追求从未停止。 “现在的案件侦破手段愈发多样与成熟,需要用到警犬的必然是疑难复杂的案件,或者是案件侦破环境、抓捕环境极为糟糕的情况。”何士涛介绍。 针对福州地形三面环山,常有犯罪嫌疑人逃到深山,大大增加搜捕难度的难题,近年来,何士涛提出使用无人机空中搜查、热成像设备据高点排查、警犬重点抓捕的“三位一体”搜捕模式,并应用于实战中。同时,根据福州警犬使用的变化,他还创新提出“高条件训练,低条件使用”“针对警犬现场出现的问题,单独训练逐一击破”等理念,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确保用则能战,战则起效。 何士涛给队员传授经验 (福州市公安局供图) 何士涛的极致追求,还体现在工作中的每个细节。“每次带犬去比赛途中路过高速服务区休息,别人可能在意的是服务区的休息环境,但他关注的却是草坪怎么样。”福州警犬队队长郑伟笑着说道,“看到草坪不错,他就会停下训犬。” 何士涛自己这么做,也这么要求队里的民警。“有时候他没有同行,也会要求我们将训练的过程拍摄下来发给他,他会逐一点评。”2021年参加工作的训导员丁祥锋说道。 “警犬训导是一个经验性很强的社会实践科目,我们需要这样的总结与传承。”何士涛说道。不管多忙,他每周都坚持查看队里每位带犬训导员的训练日志,附上点评,通过持续复盘分析,帮助队员解决实际问题。 使命不怠: 于挑战极限中再启新程 警犬训导工作的艰苦常人难以想象: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常年一身臭、整天一身毛;烈日下晒伤、训练时摔伤、被警犬咬伤,是家常便饭。从事警犬训导工作至今,何士涛就曾被警犬咬伤5次,留下伤疤3处。 但在何士涛看来,比身体伤痛更具挑战的,是根据犬只个体差异不断调整训练方案的“推倒重建”过程,这需要极大的耐心。 5月6日,刚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不过几天的何士涛做出了一个让不少人意外的决定——领回了一只犬,亲自带犬训练追踪科目。 追踪是目前警犬训导里最难的科目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福州警犬队的追踪科目始终走在前列,但何士涛却始终追求更高标准:“若将目标设为‘完美’,或许只能达到‘优秀’;但若满足于‘合格’,最终只会沦为‘一般’,我们必须永远走在挑战极限的路上。” 让何士涛下定决心重新披挂上阵的,是今年2月的一起案件:当时,犯罪嫌疑人逃离现场后失去踪迹,警犬从犯罪嫌疑人最后一次出现的地方开始搜寻。然而,距离犯罪嫌疑人最后一次出现已经过去了八九个小时,警犬最终没能找到踪迹。几天后,犯罪嫌疑人在距离其最后出现地不过百米的地方被找到。“不过百米,但我们的警犬没有找到。”这件事让何士涛深感挫败,但也激发了他的斗志,“警犬技术没有终点,我们还能做得更好。” 何士涛的故事,是人与犬的共舞传奇,更是一位刑警对职业的极致热爱。他用22年的时光证明:当热爱与责任交织,当匠心与执着相遇,再平凡的岗位也能雕琢出不平凡的人生。在警犬此起彼伏的吠声中,他的身影依然坚定——那是“无言战友”的忠诚,也是一位刑警对职业使命的无悔坚守。 季东旭:始终扎根在群众身边 □本报记者 叶蔚蓉 从黑龙江哈尔滨到福建厦门,地图上的3000公里是他追寻梦想的距离。从福建最偏远的列屿边防所到全国模范公安单位,从社区警务队队长到派出所副所长,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莲前派出所副所长季东旭扎根基层16年,就像一枚螺丝钉,钉在每个需要他的岗位上。 因工作成绩突出,季东旭荣立个人一等功、三等功各1次,获评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福建省“优秀政法干警”、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并光荣当选福建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创新路上的“探索者” 走进季东旭的办公室,他的工位永远整整齐齐。按顺序摆放的文件盒、干净的电脑桌面,连不常拉开的抽屉都收拾得一尘不染。这样整齐的办公室,背后藏着季东旭最真实的样子——认真、严谨。 2023年8月,季东旭到莲前派出所担任副所长,分管社区和安保工作。面对复杂繁重的社区治安管理任务,季东旭作为全市首批兼任社区的综治副书记,依托“近邻”党建机制,牵头组建15支、共1.6万余名群众参与的“莲心好厝边”平安志愿者队伍,推动社区党务、政务、警务紧密融合、同格运作,有效增强基层治理合力。 季东旭在会展中心查看安保情况(厦门市公安局供图) 2024年8月,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莲前派出所在东坪山生态公园设立东坪山生态警务工作点,将警务工作“搬”进山里,“搬”到村民家门口。不过,由于辖区面积大、步行道多,民警接到报警求助时,往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精准找到报警人的准确位置。 为解决这个问题,季东旭联系多部门,在景区内每隔50米就设置一个“智慧灯杆”,将一键报警、客流监测等功能整合到一起,游客遇上突发情况,只要按下求助按钮,就能帮助民警准确定位、快速出警。 针对辖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易发多发态势,季东旭牵头发起“莲心大走访”活动,以118个物业小区为“点”、36家学校单位为“线”、梳理出易受骗人群为“面”,联合多元共治力量,开展精准宣传,引导群众提高识骗防骗能力,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反诈氛围。 破案路上的“冲锋剑” 从警以来,季东旭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始终坚守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第一线,守护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2年初,季东旭带队抓捕犯罪嫌疑人,到达现场后,他第一个冲进犯罪窝点抓捕犯罪嫌疑人。任务完成后,季东旭的脚部剧烈疼痛,低头一看,才发现整个鞋袜都已被鲜血浸湿。随后,季东旭被同事抬上担架,送往医院。 原来,在冲进犯罪窝点时,季东旭的脚部跟腱不慎被现场的玻璃划断,伤口处骨头清晰可见,即便送医及时,也需要静养一段时间。“当时只想着抓捕犯罪嫌疑人,就没顾得上其他。”季东旭回忆说,“工作这么多年,难免会有些小伤小病,但真没想到自己这次伤得这么重。” 虽然卧病在床,但季东旭仍放心不下工作,时不时就会过问重要案件进展和社区治安情况。脚伤刚恢复不到一个月,他便申请归队,工作劲头一分不减、工作标准一点不降,积极投入到派出所的日常工作中。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一结束,季东旭即刻启程返回派出所,投入“五一”假期的安全保卫工作中。 莲前派出所是厦门岛内辖区面积最大、人员密集场所最多、安保任务最重的派出所。近年来,举世瞩目的9·8“金钥匙”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国际田径金牌赛事厦门马拉松赛等盛会都在莲前派出所辖区举行,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每一场安保都是一次考验。季东旭把“精细安保”的理念贯穿安保工作全过程,牵头对每一场展会分阶段制定安保方案,依托科技手段探索完善“智慧安保”新模式,分区分时开展治安清查,层层过滤消除安全隐患。 为民路上的“实干家” “师父常跟我说,要做好社区民警,一定要知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提起季东旭,莲前派出所社区民警赵昱直言,“从他身上学到的不仅是本领,更多的是爱民为民的精神。” 季东旭的工作热情,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一次,赵昱将辖区一起情感纠纷的当事人请到派出所调解,缺乏经验的他调解起来并不顺利。作为师父的季东旭马上当起“辅助”,三言两语间就抓住突破口,成功化解纠纷。事后,季东旭还耐心地与赵昱复盘调解过程,传授调解经验。 季东旭到社区宣传反诈知识(厦门市公安局供图) 正是有季东旭这样优秀的师父,才有了新一代民警的茁壮成长。2024年5月,赵昱不顾个人安危,四进四出火场,紧急疏散27名群众,获得全网点赞。 在组建东坪山智慧生态警务站期间,季东旭带着赵昱一次又一次上山,走访山间民宿,模拟游客路线,用游客的思维去思考警务站功能建设。考虑到游客可能会遗失证件,还在警务站申请e政务便民服务机,东坪山上有了自己的15分钟便民圈。 为民的概念很大,季东旭的举措却很细,虽然他已不再担任社区民警,但还是改不了“老习惯”:到社区走访时依旧随身携带装有急救药品、隔音垫等小物件的公务“百宝箱”,依法依规处置常见的邻里纠纷、家庭矛盾。 16年里,季东旭待过9个基层所队,当过社区民警,也做过案审队员,在派出所这个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每天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群众,处理着数不清的琐碎小事,“办好每一件小事,温暖每一颗民心”就是他守护平安的承诺。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