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5-27 16:33:16

连城公安“三个一”拧紧大型活动“安全阀”

作者:阙云琦 邱桂花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连城公安深入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服务警务

“三个一”拧紧大型活动“安全阀”

连城县地处闽西腹地,凭借深厚的客家文化、秀美的冠豸山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着八方来客。近年来,连城公安将客家文化与公安工作深度融合,以深入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服务警务为牵引,探索建立靠前一步、做深一层、延伸一米的“三个一”工作法,以“景中有警”的生动实践,拧紧大型活动“安全阀”。

非遗奇妙夜、环冠豸山自行车赛、环冠豸山马拉松赛……2024年以来,连城公安圆满完成40余场次大型活动安保工作,实现大型活动安保工作“零失误”。

主动警务“靠前一步”

大型活动内容不同、场地不同、参与人群不同,安全风险也各不相同。因此,安保方式需要“量体裁衣”。连城公安坚持把安全防范做在前,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织密安全防护网。

在活动筹备阶段,连城公安成立专项安保小组,联合县文旅局、交通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构建多方联动的安保体系,提前深入活动场地及周边区域,实地踏勘出入口、通道、瓶颈路段等重要部位,掌握活动场地周边交通、建筑、人口等情况。根据活动规模、参与人数、场地布局等因素,从人员部署、交通疏导,到应急处置、通信保障,每一个环节的安保措施都进行反复推敲和演练,形成详细且周全的安保方案和多套应急预案。

今年“五一”假期,连城县举办非遗奇妙夜文化盛典,活动涵盖非遗民俗巡游、非遗技艺展示、特色美食市集等多个板块,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针对活动中人员密集、场地分散、演艺人员众多的特点,连城公安制定分级分类安保方案,将安保区域划分为核心表演区、互动体验区、交通疏导区等,细化126个具体安保岗位,明确各岗位民警的职责与应急处置流程,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让群众尽情享受民俗文化盛宴。

预防警务“做深一层”

精准预测预警是每场活动顺利举办的前提,连城公安实行“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大型活动的风险研判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在此模式支撑下,安保活动现场被科学划分为“外圈、内圈、核心圈”三个区域,按照“外圈保内圈、内圈保核心”把风险层层过滤在外围的工作思路,强化显性用警,精准设置必巡点、必巡线,不断提升街面驻警巡防力度。同时,按照不同时段和点位合理安排,科学灵活梯次用警。现场指挥人员灵活调整警力部署,执勤人员灵活使用宣传、劝解和处置方法,将风险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此外,连城公安还深度应用“智慧安保、赋能防控”理念,借助警用无人机空中巡视等科技手段,多维度监控客流态势,为指挥部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5月1日,在“五一”非遗奇妙夜活动现场,执勤民警与身着传统客家服饰的志愿者密切配合,每隔 10 米定点值守,时刻关注人群动态,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实时监测人流,当警用无人机发现人流密度快速上升、存在拥堵风险时,便迅速通过对讲机指挥调度附近警力前往疏导。执勤民警赶到现场后,通过设置临时隔离带、引导群众分批进入等方式,成功化解潜在危机,充分彰显非遗智慧与智能技术融合的预防警务成果。

服务警务“延伸一米”

节假日是举行大型文旅活动的黄金档期,具有规模大、客流多、车流量大等特点。为大幅提升游客来连城旅游的 “体验感”,连城公安始终秉持“群众需求在哪里,公安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理念,延伸服务触角、延长服务时间,打通服务游客的“最后一米”。

为破解外地游客停车难题,连城公安联合相关部门实地勘察、反复论证,优化停车方案,在交通复杂路段安装隔离挡板,并安排专人现场引导,保障车辆有序通行。活动现场,“莲警小店”的女警针对外地游客的特征、出行方式、年龄层次等特点,开展防范电信诈骗、旅游安全、交通安全等主题的宣传,俏皮话语与贴心提醒,收获游客连连称赞。

5月2日,连城县举办非遗奇妙夜活动的第二天,一名外地游客在拥挤的人群中与家人走散,焦急万分。正在附近巡逻的执勤民警发现后,及时安抚游客的情绪,并立即向指挥中心报告。指挥中心随即调动周边警力联动寻找。

“多亏了连城公安的民警同志,这么快就找到了我的家人……”仅仅10分钟,民警便帮游客找到家人。游客对连城公安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

为进一步提升各地游客的体验感、满意度,连城公安还在四角井警务站、冠豸山景区派出所等地设置了“便民服务岗”,为游客提供热水、急救药品、失物招领等贴心服务,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深切感受到连城公安不仅安保有力度,服务更有温度。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