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至,玛纳斯进入炎热高温,冲到37摄氏度,这是想不到的。那看似不远处的天山积雪,就像飘在天边的一朵白云,那儿夜里下着雪呢,山下,怎么就热得不行了?清明都过了,覆盖一冬积雪刚化的玛纳斯,忍不住还再下起了几场小雪,却是,一夜间,万花盛开,一夜间绿树浓荫。到了这夏至,天气就燥热起来,这热得也怪有意思,在一楼室内、在一棵树荫下,来自天山雪水滋养的凉风吹面而来,有了一种舒爽痛快;若在太阳下,在三、四楼层,却是闷热得不行,哪怕是窗户打开了,那风就不是雪山来的风了。 在一个漫长的白天里,为牧区村撰写了一篇专题片脚本,完成了指挥部交待的文稿任务后,就想着片刻的自我。在静谧的一棵白杨树下,听树叶哗啦啦地响,注视着南山天边绵延无期的积雪,想着远方与家乡。晚上九点过后,太阳偏西了,似老家傍晚时分的景象,我一个人站在金黄色的麦田上,麦子成熟了,穗穗颗粒饱满,等待收割。我跟远在闽中山区的父亲视频,让他看看这麦田,父亲洗完澡,准备休息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村里也种过麦子,立夏一到,就成熟了。父亲说,新疆麦子迟了我们四十多天。清明雪退后,我也站在这块麦田上跟父亲视频,见到绿油油的麦田,父亲激动万分,勾起了他年轻时种麦子的记忆,那时,他年轻、我幼小;这时,他老了、我在万里之外,我与父亲如兄弟般,一起见证着我们家经历的贫苦与清寒。 斜阳下,徐徐的晚风吹拂,白杨树、榆树、苹果树,以及楼房的倒影映衬在金色的麦田上,构成一幅抽象与诗意的画面。曾几何时,刚出来工作,在乡下一所初中,深夜里,看塞尚画作里圣维克多山下黄绿相间的麦田、梵高的麦田上的云雀与他的自传,陶醉在欧洲那片村庄、树木、田野之中,憧憬着诗与远方。站在玛纳斯麦田里,站在了塞尚、梵高家乡同一个纬度线上,看到作品里相似的村庄、树木、葡萄园,已经人是中年了,而塞尚、梵高他们,创作出了永恒不朽的作品,生命短暂的三四十年,完成了孤寂苦难的人生。而我依然在这世俗里忙忙碌碌,在一个人的远方独处着,在大西北边陲的辽阔蓝天之下,与父亲长时间对话,回首人生过往,沉浸在闽中戴云山那悠远老去的时光里。 与麦田相连着的是一望无际的绿油油棉花地,棉花树过膝,结满了桃,红的、粉白的零星花儿开了,藏在枝叶下。我有些吃惊,那花应当是白色的呀。父亲认得棉花的样子,而我没有关于棉花树的任何记忆了。只记的小时候,邻居家阿贵公会弹棉被手艺,用后背支撑着一个长长的弹弓,将一块块厚实的棉花团,打成一床床松软的棉被;那加工的屋子里,飘满了棉絮,阿贵公身上、头发、眉间也挂满了棉花。按辈分称其阿贵公,他年纪就大我十五六岁,三年前,周末回老家,父亲说,阿贵公快没了。我去看望他,他跟我打了个招呼,眼睛就闭上了。棉花地上,鸟雀们欢叫声一片,这儿飞起,那边落下,又飞向更远的棉田里,那尽头,是一排高高挺立的白杨树,树尖上的依连哈比尔尕山峰的白雪抹上了一层美丽而圣洁的霞光。那雪山之下,是雪松,是草原,是马匹与牛羊,是雪水融化后奔腾咆哮的河流,这是玛纳斯河的源头之水,河流穿过牧场、穿过两岸开满刺梅花、小檗花、马先蒿花的草原,哺育了玛纳斯河,哺育了500多公里河流两岸绵延的树木、庄稼、瓜果,它带来了清凉,带来了绿洲与生命。 往上二工村,棉花地边上,处处蜀葵花开,白的、粉的、红的,绚丽烂漫;深红的凌霄花,成串开在海棠枝下;路过一地的萱草花、玫瑰花、芍药花,路过一地的向日葵花,在玛纳斯不缺花朵,就像冬天的雪一样丰富。由榆树、杨树的长成,构成了一个村落,土黄色的围墙内有了一个家,门前一株苹果树、海棠树,几间平房,缀满果实的葡萄架,百平方的菜园子,种着番茄、葱、大蒜、豆角、辣椒,院墙西南一角又一株苹果树下有鸡圈,大致这就是家的全部了。家庭好的,整齐雅致,葡萄架下桌椅井然,明净可观,见一着红衣的时尚少妇,开着小车回来,手提着瓜果进了屋。家境差点的,杂乱了些,一棵老榆树笼罩着平房,或许,那葡萄架下空无一物,院墙一角荒草丛生;见一老人坐靠在摇椅上,看其老伴在菜园子劳作,与其招呼,有大半语言听不懂,可是热情,要拉着我进屋喝一杯,他做着喝酒的姿势,让我明白他的意思。我摆摆手,他说没关系、喝几杯。邻居光着上身的小伙子过来,拉着去他家喝,老人要带上我。我说,有规定,我不能去。走远了,他还不停地向我招手。隐约听到,菜园子里老伴的声音,少喝点。 走着走着,到了上三工村,从玛纳斯河引来的涛涛水流奔腾在上三工村,这里有的房屋外观,浓郁着西域风情,各族青年男女,在村庄的健身漫步道上散步;亦见几处中式的崭新门楼,高大壮观,而里头,是一片苹果树,或者破败的几间屋,料想主人进城了,留下其在这个村庄里曾经的风光记忆。 太阳沉到了地平线,天空依然湛蓝,大地依然透亮。到了夜里十一点,准噶尔盆地的东南方上空,碧空如洗,一颗星、两颗星出现了,泼墨般的云朵间夹着一丝绯红的晚霞久久地停留在大半个西空,天似乎黑了,又好像黑夜永远不会到来,只是深切感觉到了天圆地方、天似穹庐的样子。 我是该回到援疆指挥部的家了,那儿的灯火永远亮着,我们知道,这不时的夜里,在任何时刻,依然有万里之遥的福建商旅来敲门,他们从乌鲁木齐过来,从昌吉过来,带着旅途疲惫与艰辛,渴盼着一杯热茶,找到他乡遇故人的一宿温暖陪伴……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