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条河以前又黑又臭,现在慢慢变清澈了!”来自汀江沿岸居民的感慨,道出了汀江从曾经饱受污染困扰到如今生态复苏的蜕变历程。作为闽西最大河流、韩江流域源头之一,汀江曾因畜禽养殖、河湖“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采矿污染等问题,水环境不同程度受到污染。2024年以来,龙岩市检察机关立足汀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公益诉讼专案,摸排公益诉讼案件线索61条,立案56件,已推动整改到位46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1件,实现市县两级检察院办案全覆盖。 “双长”联动,打破治理藩篱 汀江流域羊牯段位于长汀县羊牯乡境内,河道长12公里,流域面积18.5平方公里,沿岸多水库,丰水期径流量大,防洪压力大。一处砂场合同到期后,长期拒不清理违建管理房及废弃设备垃圾,导致岸线恢复停滞,汛期壅水隐患突出。2024年3月,长汀县河长办将该问题线索移送至长汀县检察院。 立案后,长汀县检察院通过调取行政执法卷宗、无人机航拍固定违法点位、实地勘验及走访群众,查明砂场自签订采砂合同后,长期违规占用河道岸线,合同期满后拒不履行清理义务。长汀县水利局、羊牯乡人民政府先后5次书面催告,涉案砂场仍拒不清理违建管理房和垃圾。另查明,长汀县水利局与羊牯乡人民政府就案涉行政执法职责划定存在争议,4年来清障工作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面对重重难题,长汀县检察院深知,单靠一个县检察院无法带动案件进展,需要推动各部门联动履职。 2024年4月,长汀县检察院向羊牯乡人民政府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羊牯乡人民政府收到检察建议后,回复称其计划协助县水利局依据行政协议法律关系,聘请第三方机构清障,目前已对部分地块复绿。2024年7月,长汀县检察院对整改情况进行核实,发现涉案采砂管理房和建筑垃圾仍未清除。2024年8月23日,长汀县检察院向长汀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请求判令羊牯乡人民政府采取行政措施,依法查处涉案砂场违法占用河道的行为,全面履行监管职责。 诉讼过程中,羊牯乡政府成立专班,启动强制拆除程序,仅3天就彻底清除违建管理房及垃圾5吨,并同步开展补植复绿工作。长汀县检察院委托鉴定机构评估,确认涉案河道障碍物已全面清除,行洪隐患完全消除,地表生态环境已得到修复。 专案办理期间,龙岩市检察机关通过落实“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加强与河湖长制成员单位在信息共享、联动办案等方面的衔接配合,健全线索移送、调查协作等工作机制,联合开展专项行动8次。针对巡河中发现的占用河道种植农作物,以及化肥、农药、生活污水直排入河等问题,向属地政府制发检察建议,促成整治主要排污口19个,集镇生活污水渗漏排污点37个,完成污水处理池建设21个、沉淀池建设30个,实现集镇范围内550户生活污水纳管处理。 益心护江,凝聚共治力量 2024年5月,“益心为公”志愿者发现在汀江凤鸣桥河段,官桥溪汇入汀江的支流口不断有浑浊河水流出,黄泥污水绵延数公里,可能存在河水污染情况,立即通过“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提报该线索。 “接到线索后,我们立即立案,并邀请提报的志愿者一同前往现场开展调查取证,通过现场勘查、无人机溯源排查等方式,查明白砂镇军桥村村民倾倒黄泥致河道淤积、水体浑浊,古王坑支流存在非法采砂洗砂行为,污染汀江水生态。”检察官介绍道。 2024年5月17日,一场跨部门磋商会在汀江畔召开。上杭县检察院召集市人大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生态环境局、水利局、属地政府相关人员厘清各自职责。 会后,上杭县生态环境局、上杭县水利局、白砂镇人民政府积极整改,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倾倒黄泥的村民进行批评教育,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组织清理倒入古王坑支流的黄泥。同时,依法取缔非法采砂洗砂点,拆除全部设备,对非法采砂洗砂的当事人处以罚款。 2024年6月14日,上杭县检察院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实地走访,开展整改成效“回头看”,水污染及非法采砂洗砂问题已整改完成。通过第三方机构对汀江河流域官桥溪汇入汀江后下游李家坪国控段面进行采样监测,水质已达二类水标准。 近年来,龙岩市检察机关依托“公益诉讼检察+12345政务服务热线”协作机制,发现汀江流域水环境治理重点线索,在充分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无人机、快速检测等技术手段核查后,通过市检察院领办、线索交办、个案指导等方式加强统筹调度,一体推进履职办案,不断提升办案质效。 破界共治,守护跨省清流 在专案办理过程中,面对跨区域污染、职责交叉难题,龙岩市检察机关深化“跨区域+跨部门”协作方式,依托与广东省、江西省检察机关建立的闽粤赣三省五市检察公益诉讼区域协作机制,综合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三省交界处一至三类水质比例达100%,改变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兵作战模式。 针对跨县域生猪养殖污染水质问题,龙岩市检察机关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排查汀江流域省控断面县域交叉污染问题。依托与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单位的协作,调取相关数据1.5万余条,精准锁定疑似跨区域养殖污染、养殖场未开展环评的异常点位80处。 在此基础上,龙岩市检察机关组织龙岩市生态环境局、龙岩市农业农村局围绕部门间数据壁垒、监管标准不一等问题进行磋商,推动两家单位建立养殖污染联合防治、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促成全市养猪场升级改造污染防治设施。 “今年3月,我们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永定金丰溪开展溯源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对沿江跨省断面启动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组织8个执法小组,对永定金丰溪流域7个乡镇内的125余家猪场开展监督帮扶检查,发现问题18个。联合开展金丰溪流域规模生猪养殖场升级改造评估,目前124家规模猪场均已完成评估。”龙岩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圆桌聚力,破解生态僵局 废弃矿山的“生态欠账”如何法治化清还?2024年6月,龙岩市新罗区检察院接到“益心为公”志愿者提供的线索,大池镇大东村锡岭废弃矿山存在大面积山体裸露,地表植被自然恢复效果差,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致使下游河道淤积。 经实地走访、调取历史档案,检察官发现锡岭铁矿原属乡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矿山废弃长达21年,由于前期矿山无序开采生产,造成大小不一的露采边坡、弃土场、堆矿场等裸露区域广,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因矿山废弃时间过长,裸露山体面积大,经过持续风化加剧水土流失,面临治理资金缺口等难题,生态修复长期陷入‘无人管、无力管’的僵局。”检察官表示。 2024年8月21日,新罗区检察院向新罗区自然资源局、属地政府制发检察建议,建议依法履行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监管职责。 “我们持续跟进修复治理进展,针对治理过程中遇到的山体滑坡隐患等问题,多次组织水利、自然资源、属地政府等相关单位召开圆桌会议,并邀请高校学者开展地质风险评估,提出在先行开展山体滑坡治理后进行废弃矿山整体修复治理,同步开展下游河道淤积泥沙清理工作的意见,推动区自然资源局委托第三方机构编制生态修复治理方案,争取到专项修复资金。目前涉案废弃矿山修复治理工程正在推进中,整体修复预计于2026年完工。”新罗区检察院检察官介绍。 随着修复工程推进,锡岭矿山的“伤疤”正逐步愈合,见证检察监督从“治已病”向“防未病”的治理升级,更为闽西生态屏障筑牢法治防线。 从浊流到清波,从违建到绿岸重生,生态治理绝非一役之功,更需法治护航的系统变革。龙岩市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为笔,在流域版图上书写着“监督之治”。这条凝聚多方合力的生态治理长河,终将汇入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洪流。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