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寿宁县人民法院收到一面印有“高度负责,高效办案”字样的锦旗,送旗人陈某是一起离婚纠纷的当事人。令人感慨的是,她最终未能获得孩子的直接抚养权,却依然选择以此表达对法官的真诚谢意。而这面特殊锦旗的背后,是一场关乎亲情的修复。 陈某与丈夫吴某感情破裂多年,长期分居。虽多次尝试协议离婚,却始终在子女抚养权归属方面未能达成一致,矛盾如雪球般越滚越大。2025年3月,陈某向寿宁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离婚并要求抚养孩子。而吴某则认为自己经济条件优渥,更有能力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坚决不肯让步。 案件一接手,承办法官便感受到沉重的对抗气息——吴某多次拒接电话,回避任何协商可能,调解工作刚起步便深陷僵局。面对这一困境,法官没有丝毫退缩,而是运用“情感共鸣法”,试图打开局面。“我知道你是为了孩子好,也理解你对孩子未来的担忧,但只有坐下来好好谈,才能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方案。”承办法官一条条诚恳的短信,逐渐消融吴某的对抗情绪,让他开始理性应诉。 与此同时,法官也注意到陈某的不安与焦虑。作为外地人,陈某既担心诉讼耗时过长,又害怕自己会因地域差异而受到不公正对待,更对可能失去孩子抚养权感到惶恐不安。察觉到她的顾虑后,承办法官不厌其烦地向她解释诉讼流程,并温和而郑重地承诺:“法律不会因地域而弯曲。我们一定会公平公正处理,一切都会以孩子的最佳利益为出发点。” 这番耐心的讲解和承诺,逐渐打消陈某心中的疑虑。 前期丝丝入扣的情感疏导与法理阐释,在承办法官与双方当事人之间建起一座无形的信任之桥,也让法官得以深入矛盾核心。原来,这场抚养权之争的背后,更深层的是父母对孩子未来成长环境的担忧。 对此,法官牢牢把握“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准绳,将焦点从父母的输赢转向孩子的需求,从孩子的心理需求、成长环境的稳定性等角度出发,引导双方摒弃对立情绪,共同为孩子的长远发展考虑。通过多轮“背靠背”调解,法官分别与陈某、吴某分析利弊、权衡得失。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孩子由吴某抚养,陈某每月支付800元抚养费直至孩子成年。同时,双方对探望时间、地点等细节也作了明确约定。 这场离婚纠纷的成功调解,展现寿宁法院法官精湛的专业能力和高超的调解技巧,更彰显司法的温情与温度。而这面来自“未胜诉方”的锦旗,便是对司法公正最有力的见证。 人大代表点评: 宁德市人大代表周爱晶:该案的调解过程充分体现司法温度与专业智慧的统一。面对被告的抵触心理与原告的认知偏差,法官突破传统审判思维,创新运用“情感共鸣法”,以共情式沟通打破当事人心理壁垒,将法律程序转化为情感疏导与价值观引导,体现了司法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同时,法官精准识别矛盾核心,通过多轮“背靠背调解”,平衡情、理、法,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与成长需求作为调解基点,最终促成兼顾法律效果与社会效益的调解方案,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治理目标。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