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惠安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里,有一群身着藏蓝制服的党员身影。他们的党徽与警徽交相辉映,无论是反诈战场的“数据猎人”、守护社区的“平安灯塔”,还是扎根警营的“从警引路人”,他们都在用日复一日的行动书写着初心答卷。 “七一”到来,让我们走近3位惠安县公安局党员民警,从他们的故事里解锁“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深层密码。 许碧南: 反诈战场的“数据猎人” 入党时间:2015年5月 先锋印记:2024年泉州市优秀共产党员 “键盘敲击的每一秒,都是在和骗子抢时间。”惠安县公安局刑侦大队诈骗犯罪侦查队副队长、警务技术三级主管许碧南的办公桌上,两台电脑屏幕同时闪烁着数据流,左侧是诈骗资金的流转图谱,右侧是嫌疑人的活动轨迹。这位在刑侦岗位摸爬滚打10多年的老刑警,如今已成为反诈中心的“技术大脑”。 从刑事技术岗到反诈一线,许碧南的“武器”从指纹刷、勘查灯变成了数据分析系统。2017年某高铁路段一起命案现场损毁严重,许碧南凭借精湛技术锁定案件关键证据,荣获“省公安厅优秀勘验能手”称号。他说:“每一个现场都有它的秘密,我们的职责就是揭开这些秘密,为受害者讨回公道。”如今面对电信诈骗,许碧南带着团队开发出“资金穿透分析模型”。在2023年7月侦办的一起跨境诈骗案中,循着多层虚拟货币交易链条成功冻结涉案资金。 “老百姓接到反诈预警时的一声‘谢谢’,比任何荣誉都珍贵。”许碧南常带着宣传册走进社区,用方言讲解诈骗套路。曾有一位老人差点给“投资导师”转账,他及时上门并抢在老人汇款前劝阻挽损。这些年,他牵头的预警劝阻小组累计止付资金487.74万元,辖区电诈发案率连续下降31.75%。 陈安民: 守护社区的“平安灯塔” 入党时间:2012年4月 先锋印记:2021年惠安县优秀共产党员 惠安县聚龙小镇的路灯下,总停着一辆印着“安民警务室”字样的电动车。居民叶大爷每晚散步路过,总要朝警务室亮着灯的窗户望一眼。“看到那盏灯,心里就踏实。”叶大爷说。这间惠安首个“五星级智慧警务室”,是惠安县公安局黄塘派出所警务队一队队长陈安民扎根10年的阵地。 作为国内最早以“小镇”命名的大型国际社区,聚龙小镇常住居民5500多人,其中包含众多老人与孩童。陈安民主导安装的“一键呼叫”系统成为守护居民安全的贴心卫士。已在此生活10年的首批居民、72岁的张阿婆独居在此,去年她因身体不适按下按钮,不到5分钟,“管家”和巡逻队员就迅速赶到。这套运用联网互通技术、将业主家中圆形报警按钮与物业后台管理系统相连的技防系统,正如陈安民所说,能让居民第一时间呼叫网格员——无论业主何时按下按钮,物业后台都能立即响应并派人提供帮助,为独居老人、孩童等群体的生活注入帮扶力量。 “光靠我们民警不行,得让大家都当‘平安合伙人’。”陈安民组建的“老兵服务中队”如今有80多名成员,退休老党员戴着红袖章巡逻,成为社区的“活摄像头”。去年,他还牵头制定《聚龙文明公约》,把“电动车不乱停”“养犬要牵绳”等小事都写了进去,现在小区连吵架都少了。每到节假日,他的电动车后座总塞满安全宣传册,他在车流里穿梭疏导交通的身影,成为小镇居民最熟悉的“路标”。 林少华: 扎根警营的“从警引路人” 入党时间:2010年1月 先锋印记:2021年惠安县优秀共产党员 “处警时先看现场有没有老人孩子,这要放在第一位。”近日,惠安县公安局螺阳派出所的备勤室里,民警林少华正给新警小方演示执法记录仪的佩戴方法。这位从警15年的老党员,抽屉里藏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记满了从接警流程到群众沟通的“土办法”。 “带徒弟就得像织网,每根线都得绷紧。”小方始终记得林少华这句教诲。犹记首次独立处警时,面对村民走失的黄牛,林少华二话不说就带着他打着手电筒,在漆黑的田埂间跋涉3个小时……当在邻村甘蔗地里寻回黄牛时,林少华警裤上划破的两道醒目的口子,成了最生动的教科书。“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句被林少华念叨过无数次的话,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印证。4月26日凌晨4时,结束出警返程的林少华,发现一位九旬老人在马路中央徘徊,他当即停车耐心安抚老人。在确认老人迷路后,他迅速联系同事核查信息,并全程护送老人安全归家。 年轻民警熬夜办案时,林少华会悄悄递上热牛奶;遇到棘手案件,他陪着徒弟在办公室画思维导图到凌晨。“警察这份职业,得有点‘传帮带’的热乎气。”林少华常说,就像当年他的师父带着他走街串巷,现在他也要把这份对群众的耐心、对工作的较真一点点传给年轻人。 后 记 如今,惠安县公安局正把党建引领化作护航发展的动力。当许碧南团队的创新反诈工作法精准阻断电信网络诈骗风险,当陈安民的“平安合伙人”队伍又添新成员,当林少华的徒弟开始带教新人,这些藏蓝身影里的初心之光,正汇聚成照亮城市的璀璨星河,让党旗在基层治理一线始终高高飘扬。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