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在漳浦县综治中心的调解室里,一场工伤损害赔偿纠纷终于得以化解。 工程承包商陈某掏出计算器核对最后一笔款项,受伤工人王某则在调解协议上按下红手印。当两人在调解员的见证下握手言和时,这场因工伤引发的矛盾,终于在调解员30小时的努力下,从剑拔弩张走向了和解。 2024年3月,王某在陈某承包的漳浦县某供水工程施工时,不慎坠入7米深的水池。经诊断,这场意外造成他八级伤残,前期9.6万元的治疗费用已由陈某全额支付。 然而,当涉及后续医疗、误工等伤残补助费用时,双方的诉求出现巨大分歧。王某基于自身伤情与损失,提出16万元的赔偿金额;陈某则认为该数额超出预期,难以接受。尽管双方多次展开协商,但始终未能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僵持局面持续数月。 今年6月25日,王某与陈某带着各自的诉求,走进漳浦县综治中心,寻求解决办法。 “当时双方一见面就像点了火药桶,话没说两句就开始争执。”全程参与调解的漳浦县司法局人民调解中心专职调解员李明山回忆。初步调解中,王某的儿子反复强调父亲今后无法再干重体力活,陈某则解释工程尚未回本,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原本计划上午完成的初步调解,一直持续到傍晚6点仍无进展,首次调解失败。 6月26日一早,陈某致电李明山,语气焦急:“16万元对我来说就是天文数字,砸锅卖铁也凑不出!”原来,陈某的工程尚未完工,资金本就紧张,突如其来的赔偿要求让他濒临绝境。 考虑到双方矛盾可能升级,漳浦县综治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双方26日上午9时到中心再次协商。这一次,李明山改变了策略——采用“背靠背”调解法,分头与双方沟通。 李明山翻开相关的法律条文,向王某父子逐条解释:“您的八级伤残,按标准确实该赔这些项目,但咱们得考虑实际执行难度。”见两人情绪缓和,他又话锋一转:“工程结束后陈某就会离开漳浦,再起诉的话,不仅流程繁琐,还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咱们也确实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赔偿进行一些调整。” 对陈某,李明山则换了副语气:“老陈,我知道您不容易,可人家工人现在干不了重活,往后日子咋过?咱们是不是应该给出让对方相对满意的赔偿?” 从上午9点到晚上11点,这场“马拉松式”谈判持续了14个小时。当李明山再次把双方叫到一起时,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已缓和不少。“老陈,您看这样行不?我们把赔偿金额降到10.5万元,您今天先签个意向,剩下的明天再细谈。”李明山的提议让两人都松了口气,双方约定次日早上签订调解协议。 6月27日上午8点,双方准时出现在调解室。可刚坐下一会儿,双方又开始新一轮的争执。 王某红着眼眶说:“我这辈子就靠力气吃饭,以后估计都难以再做体力活了……”陈某则搓着手叹气:“我承包工程还没赚到钱,这一赔,连本钱都要搭进去了!”两人声音越说越高,眼看气氛又要失控,李明山果断把陈某单独请进旁边的小会议室。 “要是今天谈崩了,人家家属明天就会带着铺盖卷来工地,工人看您这样,工程进度能不耽误?”李明山严肃地对陈某说道,“再说你干了这么多年工程,难道不知道口碑多重要?要是传出去你欺负受伤工人,以后谁还敢跟你合作?” 李明山这一番推心置腹的话,终于卸下了陈某的心防,同意王某提出的诉求,承诺一次性支付包含伤残补助在内的10.12万元补偿款。 次日上午,王某父子将一面写有“初心不忘有担当 忠心为民谱华章”的锦旗送到漳浦县综治中心。“我天天盼着能解决这事,多亏了你们,帮我们解决了难处。”王某紧握着李明山的手,感激地说道。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