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岩市区一体综治中心调解室里,25岁的小王攥着2.7万余元退款,焦虑渐渐消散。这起因冲动缴纳婚介费引发的纠纷,在新罗法院退休法官吕晓红与区妇联干部的联合调解下,数小时内便得以化解。“不用打官司就解决了问题”,小王的感慨,正是新罗法院融入综治中心开展多元解纷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新罗法院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局,以市区一体综治中心为平台,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功能延伸,将司法服务触角延伸至矛盾源头,构建起“预防在前、调解优先、司法保障”的多元解纷新格局,成为综治中心里的“法治引擎”。 阵地前移 让司法服务扎根群众 业主邱某因常年患病,医疗费几乎掏空了他的收入,近5000元的物业费成了压在心头的巨石;而物业公司追讨欠款也是在维护自身正当权益。6月下旬,双方带着各自的诉求走进综治中心。 退休法官章建新接过调解重任,依托综治中心搭建的沟通平台,既坚守法律底线,明晰双方的权利义务,更怀揣为民初心,细致体察民生艰难。他一次次在双方之间耐心调解,向物业讲清业主的实际困境,也引导业主理解物业的服务付出。最终,物业公司主动减免部分费用,邱某当场结清剩余款项,纠纷就此圆满化解。 2024年7月,新罗法院响应“多中心合一”部署,入驻市区一体综治中心,创新“综治中心+法院”协作模式。不同于传统审判,法院将司法资源直接“嫁接”到中心:1名法官定期驻点、1名法官助理和1名书记员常年驻守,另邀2名退休法官专职调解。这种“常驻+随驻+专职”配置,让群众在综治中心就能享受专业法律服务,实现“纠纷化解在中心、司法服务不缺位”。 综治中心还设有物业纠纷、劳动争议、医患纠纷等多个特色调解室,有针对性地解决纠纷。“阵地前移是司法理念的转变。”新罗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司法力量融入综治中心,就是让群众“一站式”多元解纷,在矛盾初现时介入,防止小纠纷演变成大冲突。 机制闭环 全链条解纷提质增效 “调解协议能拿法院‘盖章’,对方想反悔都不行。”个体户林先生拿着司法确认裁定书,悬着的心落了地。他与合作伙伴的货款纠纷,在综治中心达成协议后,通过“司法确认”获得强制执行力,既省去了诉讼的麻烦,又维护了自身权益。 这一高效流程,源于法院在中心构建的“先行调解、法官指导、司法确认、审判断后”全链条闭环机制:纠纷进入中心后,先由专职调解员或行业代表调解;调解过程中,常驻法官提供法律指导,防止偏离法治轨道;达成协议后可申请司法确认,让“约定”成为“利剑”;调解失败则无缝对接诉讼,法院快速立案,避免纠纷“空转”。 “以前邻里纠纷要么忍,要么跑法院,现在综治中心有法官,聊一聊就解决了。”新罗区某小区张阿姨的话,道出了群众对诉非联动机制的认可。她与邻居的阳台漏水纠纷,正是在常驻综治中心的法官助理调解下化解的。 “诉非联动机制让纠纷化解有了缓冲带和直通车。”参与调解的法官助理说。今年以来,法院通过综治中心化解纠纷296件,提供调解指导380件,经调解当事人撤诉259件,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37件。 刚柔并济 法如春风般融入日常 “普法是最好的预防针”,新罗法院以综治中心为依托,携手中心常态化开展“法律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将生硬法条转化为鲜活案例。 “格式条款不是免责金牌,‘概不退还’无效!”近日,在一次社区普法中,法官与中心区妇联调解员结合小王婚介纠纷调解案例,通俗解读民法典相关规定,告诉居民遇到“概不退还”等不平等条款时,要懂得依法维权。活动吸引了120余人参与,解答咨询40余个,让法治意识如春风化雨般融入群众生活。 此外,为夯实多元治理根基,新罗法院紧盯调解员能力提升,定期开展“靶向培训”。法官、律师轮番授课,从调解技巧到法律适用倾囊相授。中心调解员老李的转变颇具代表性:“以前调解靠‘人情牌’,现在能用民法典‘不动产相邻关系’条款说透装修漏水纠纷,双方口服心服。”专业赋能让基层调解队伍既懂“情理”更通“法理”,成为化解矛盾的“生力军”。 为让多元治理理念深入人心,新罗法院以“一村(居)一法官”为纽带,利用综治中心各类宣传平台为载体,打造“村居法官说案例”专栏,推出“点单式”普法服务,在社区群、公众号高频推送“调解案例”“维权指南”,让群众清晰知晓“有纠纷先找调解”的便捷路径。 “原来综治中心和法院搭建的调解平台能解决这么多事!”居民的认可推动“非诉优先”理念落地生根。今年以来,新罗法院村居法官共举行58场法律宣传,开展社情排查316次。 如今走进龙岩市区一体综治中心,“法院刚性+社会柔性”理念随处可见:调解室里,法官析法、社区干部融情;咨询台前,书记员指引、志愿者递水;宣传角里,《调解指南》整齐摆放……这里不只是纠纷“化解地”,更是传递法治温度、凝聚共识的“暖心站”。 从婚介纠纷化解到物业矛盾和解,从法官驻点指导到多方合力共治,新罗法院以综治中心为支点,用司法智慧撬动社会治理“大格局”。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