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保安在公司宿舍意外身亡,家属和企业间因赔偿金额引发纷争,一场愈演愈烈的纠纷,成为考验当地矛盾纠纷化解能力的一道难题。 调解的重任,落在福清市新厝镇综治中心,一场融合法理与人情的调解实践就此启动,其遵循的正是福州市近年来在基层实践中淬炼成型的矛盾纠纷“四步十调”工作法。该工作法是指矛盾纠纷由首接部门及时就地化解,调解未果则启动提级机制,依次经村、乡、县逐级调解,每级调解不少于三轮,着力破解治理难题。 破解困局,始于精准排查。 今年2月,在福清市新厝镇双屿村某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宿舍,一场突如其来的死亡事件打破了村庄的宁静。58岁的公司保安陈某某在宿舍猝然离世,公安机关排除了他杀嫌疑,而人道主义补偿的金额却在公司与陈某某家属之间撕开了一道难以弥合的裂痕。 警情传来,新厝派出所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至镇综治中心。镇综治中心迅速启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一支由司法调解员、村干部等组成的专项工作组随即成立并下沉走访:深入涉事企业,与企业负责人促膝长谈,了解陈某某的工作日常;走进陈某某家中,倾听家属的诉求与悲痛;走访周边邻居,侧面了解双方过往的关系。 经过数日细致入微的走访,工作组厘清了纠纷的症结:家属提出的人道主义补偿诉求与事实存在偏差,企业坚持按实际情况给予补偿,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矛盾有不断升级之势。 紧随其后的“分类研判”,为调解指明方向。工作组确立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的调解策略,同步整合派出所、民政部门专业力量以及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等调解力量,组建多元调解队伍,为后续工作提供专业保障与社会力量的双重支撑。 调解工作,率先在村级展开。 “陈某某在公司工作这么多年一直勤勤恳恳……”“这么多年来,公司对陈某某也是很不错的。”村综治员、网格化管理员邀请双方家族中有影响力的长辈围坐一堂,以乡土情谊为纽带,唤起企业与家属间长期积累的工作情谊,引导双方尝试相互理解。 紧接着,村委书记与村中长者从维护村庄和谐稳定、树立良好民风的角度耐心劝导,引导双方理性看待纠纷。工作组还多次组织双方在公司宿舍现场调解,让家属直观感受陈某某的工作环境,推动面对面沟通。 然而,几次调解下来,双方仍未能达成一致。按照程序,调解工作提级至镇级。镇里的专业调解工作随即启动:派出所、司法所工作人员携带视频资料等原始档案到场,出示公安机关的死亡认定证据,以专业权威消除家属的疑虑。随后,心理咨询师轻声细语地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双方的焦虑与愤怒;司法调解员则逐字逐句讲解民法典中的相关条款,明确人道主义补偿的范围与双方权益。 在多方努力下,双方终于达成调解意向,但工作并未就此止步。调解协议达成后,回访机制立即启动。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持续跟进,确保企业如约支付了16.8万元人道主义补偿款。一场可能激化的冲突,终在法、理、情的交融中彻底化解。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