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7-24 15:10:16

南平创新生态保护执法模式实现环境经济双赢

作者:本报记者 陈浩 通讯员 林启明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执法显刚柔 青山绿水长

——南平创新生态保护执法模式实现环境经济双赢

生态是南平的靓丽名片,也是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和底气。近年来,南平市在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天平上,始终致力于寻找精准的平衡点,积极探索创新“刚性执法”与“柔性服务”相融合的行政执法模式,让执法“刚”中带“柔”,用“温度”将执法工作推向新“高度”,在为南平绿色发展保驾护航的同时,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决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部门协同

今年1月,建阳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接到建阳区生态环境局函告“某公司指使外包单位偷倒污泥”线索。

“我们接到函告后,立即开展调查,确认该公司未按合同擅自倾倒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污泥,事件发生在建阳,但涉事车辆归属延平区……”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建阳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多次与建阳、延平两区多个相关部门协同,对涉事公司、人员的违法行为,按规定作出处罚,并要求整改到位。

在顺昌县,公安、林业、农业农村等8个部门抽调多名执法人员组建“顺昌生态联合执法中心”,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组建生态巡查队伍,开发“生态巡查云平台”和“智慧生态App”,实现全县生态问题“一张图”监测。设立的“生态110”24小时举报热线,还形成“生态共治、部门联治、全民群治”的新格局。近年来,顺昌县累计发现生态领域问题10.4万件,处理10.1万件,处理率达97%。这种创新的执法模式,不仅提高了执法效率,还降低了执法成本。

浦城县建立“部门联动+群众参与”防控体系,强化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作,设立农资打假举报热线,发动群众提供线索,构建全民参与的农资安全防护网络。

这些案例、机制都是南平市综合执法联动体系建设,促进生态执法质效提升的生动实践。2024年以来,全市在生态环境领域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共发布有关生态环境领域的“场景清单”62个,整合精简检查计划95个,减少检查118次,有效提升联合行政检查成效,降低企业迎检成本和负担。

以“补”代罚

近年来,南平多地探索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企业、个人违法行为依法处罚的同时,引导其通过补植复绿、增殖放流、污染治理等方式承担生态修复责任,实现“环境有改善、违法受惩戒、社会得警示”的综合效果。

2024年11月,光泽县鸾凤乡综合执法大队河道专管员在辖区廖家湾河段巡查时,发现当事人官某正在电鱼,当即制止并报告。乡政府召集相关部门联合查处,现场收缴非法电鱼工具和渔获物。 

光泽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执法人员表示:“当事人违法行为轻微,积极配合调查并承诺愿意消除危害后果,依据相关规定对其减轻处罚。”随后,当事人在执法人员见证下购买2000余尾鱼苗在指定水域放流。鸾凤乡村民称赞:“这个方式好,既惩罚违法者,又保护富屯溪水域生态。”

顺昌县林业局与县检察院联合推出“检察+碳汇”生态修复机制。该机制通过以“补”代罚修复生态的方式,既让赔偿义务人接受了教育,又使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得以修复,进一步形成了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社会氛围,有效遏制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

像南平这种以生态补偿方式处理的案件,充分将融合治理、柔性执法与生态修复统一到联合执法中,成为南平生态保护执法的新模式。

柔性执法

监管的“硬度”与“温度”并非对立,关键在于执法理念的“柔性嬗变”。南平市在生态执法中始终践行宽严相济原则,以制度文明护航生态文明,更用柔性执法传递人文关怀,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温暖力量。

松溪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在一次现场检查中,发现某文具公司的危险废物储存间未按标准设置识别标志,违反相关规定,本应给予该公司罚款12.25万元。但在实际执行中,执法人员并未简单“一罚了之”,而是对照免罚清单,秉持包容审慎的柔性执法理念,依法作出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

“依法免罚给企业改正机会和容错空间,督促其履行环保主体责任,减轻经济负担,实现教育与减负双重效果。”执法人员表示。

而这种“温度”同样也体现在邵武市对餐饮油烟污染的治理中。

餐饮油烟关乎大气质量与居民生活,却也直接影响中小商户的经营生计。邵武市生态执法部门没有选择“以罚代管”,而是针对油烟排放现状,采取“一对一”帮扶措施,让商户知道“怎么改、改到哪”。对初次违规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商户,整改既符合环保要求,又体现执法温度。2024年以来,邵武市累计检查餐饮场所1220余家次,发现问题均限期整改和跟踪监督,对积极整改商户免罚。

从松溪“容错免罚”到邵武“帮扶整改”,南平生态执法紧扣“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对轻微违法行为包容,引导企业和商户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合规”,守住生态保护法律底线,营造包容的执法环境。

服务先行

处罚不是目的,让群众知法、懂法、敬法才是基层长效治理的关键。南平执法机关将普法融于执法,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近日,武夷山市组建生态保护“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队伍暨“武夷蓝”生态法治宣讲队,融合多方力量,在辖区开展生态环保法治宣传活动。据武夷山市司法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在采茶季等关键时期,‘生态警长’和志愿者开展治安巡逻防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对茶农们进行生态普法,护航茶园丰收,筑牢生态安全。”

建阳区创新推行“企业点单”服务机制。2025年1月,某公司通过小程序提交排污许可证变更指导诉求。建阳生态环境局接到“订单”后,组织业务骨干及第三方机构深入企业,提供政策宣贯和技术指导,现场完善排污许可变更信息填报。“手机‘点单’,专业人员上门解决问题,进行深度‘体检’,环保问题一次性解决,太方便了。”企业工作人员称赞说。

政和县司法局成立社区矫正生态保护公益活动基地,集多种功能为一体,定期组织涉林犯罪社矫对象补种和管护林地,提升其生态环保法治意识。

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南平市划定生态保护的红线,打造“刚柔并济”的生态环境执法模式,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同频共振。

“生态环境事关民生福祉,绿水青山更需法治护航。我们将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行政执法监督、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等工作,为南平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和优质法律服务。”南平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冠中表示。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