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站通解万方事 多元联动护民安 ——古田县综治中心创新一站式解纷模式成效显著 5月22日,古田县综治中心内,古田某食品公司员工陈某某与公司就工伤赔偿责任认定僵持不下——公司强调“操作不当”应自担部分损失,陈某某则坚持“因工受伤”要求全额赔偿。综治中心介入调解,调解员精准释法说理,阐明无过错赔偿原则及法律风险,引导双方回归合理预期,最终促成一次性赔偿协议,纠纷圆满化解。 这是古田县综治中心化解群众千千结的一个平凡片段。近年来,古田县深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实体化运行的综治中心为枢纽,创新推出“综治中心+”服务模式,努力让矛盾纠纷止于萌芽、解于基层。 一站通办 走进古田县综治中心,“只进一扇门,事务全办清”的标语格外醒目。“以前办事像‘走迷宫’,现在推开这扇门,心里就有底了。”刚咨询完法律问题的王女士感慨道。这正是综治中心致力打造的“一站式”体验。 专业引导员是“第一道关口”。一位因宅基地纠纷焦虑的老人刚进门,引导员小李便主动上前了解,随后精准地引导至对应窗口登记。“大爷别急,很快就会有调解员联系您和邻居,大家一起坐下来谈。”小李的话让老人眉头稍展。 在综治中心一楼大厅,法律服务、劳动争议仲裁等窗口分类清晰,确保诉求不迷路。遇到更复杂、需专业介入的矛盾纠纷时,则由综治中心的人民调解、警调衔接、检察监督、诉讼服务等工作室接手。这些“专科诊室”聚焦不同纠纷类型,提供靶向发力、精准施策的化解路径。 “督办落实”是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的关键力量之一,为确保运行规范高效,古田县推行政法系统领导值班制度,对群众诉求事项进行跟踪,督促职能单位及时办结。 数据无言,却最有力。运行以来,全县综治中心受理群众诉求2000余件,办结率达98.48%。综治中心真正成了矛盾纠纷化解的“主阵地”,群众只需推开一扇门,“心事”便有处安放。 闻“哨”而动 当纠纷涉及多个部门,“谁来牵头?如何协同?”古田县综治中心的答案是:“中心吹哨,部门报到”。 “去年处理一起山火引发的林木损失赔偿纠纷时,这个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古田县综治中心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当时,第三方公司操作不慎引发山火,烧毁了城东街道杨大哥近20亩林木,双方因赔偿问题发生争执。综治中心受理后,立即启动“吹哨”程序。在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的联系下,乡政府领导和涉事公司负责人很快就到了现场。 在综治中心常驻的司法局调解员主持下,三方依据法规明确责任,当场达成赔偿与复绿协议。“协议明明白白,后续有政府管,心里就踏实了。”杨大哥的这句话,体现了群众对法治化解决的认可。 这样的高效处置,源于机制背后强大的专业力量支撑:公检法司及人社等6家常驻单位骨干坐镇,提供有力法治服务;住建、教育、林业等44家随驻单位闻“哨”而动。“针对古田林业发达的特点,山林权属、火灾等纠纷时有发生,林业部门的专业力量随叫随到,是厘清事实、科学定损的关键。”古田县综治中心分管负责同志介绍。 为让“吹哨”真管用,古田从乡到县构建起多层级保障体系。乡级打造法治服务矩阵,以综治中心为枢纽,整合法官、检察官等6类核心力量与多种辅助资源,强化纠纷源头预防;县级设立法学专家咨询工作室,提供智库支持。政法系统主要领导轮流带班的值班制度,确保重大事项现场协调;“流动红旗”季度评、响应处置纳入平安考评等机制,压实部门责任,让“报到”不走过场。 如今,这一机制已延伸至劳动争议、物业纠纷等12个领域,依托综治中心开放式调解室形成解纷工作协同体系。 事心双解 为更好实现矛盾纠纷的实质化解,古田县综治中心注重“解事”先“解心”,通过情理法的融合实现事心双解。 “调解不是冷冰冰讲法条。”常驻综治中心的一位资深调解员分享心得,“调解四步曲‘倾听、共情、沟通、接纳’,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古田县综治中心设有专门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室,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有“解忧杂货铺”等,全县400多名受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活跃在基层。今年以来已开展心理服务500余场,惠及3万多人次,为硬朗的法治框架注入柔软力量。 针对部分纠纷中“责任明晰却赔偿无门”的痛点,古田县创新推出社会治理与保险结合的救助机制。该模式由政府全额出资投保,形成覆盖盗抢损失、突发事件伤亡、特殊人群肇事损害等民生险种,为困难群体提供制度化救济,既破解“执行难”困境,亦减少衍生社会矛盾。 “同志,我这医药费可咋办啊?”今年初,因交通事故受伤的钟某捂着胳膊,满面愁容地走进古田县综治中心。责任虽清,但对方当事人经济拮据,近两万元医疗费成了难题。中心工作人员迅速协助其申请“交通事故政府救助”保险,成功获得救助金。“这笔钱真是雪中送炭,解了我的燃眉之急。”钟某感激地说。 从高效集成的“一站归集”,到精准联动的“吹哨报到”,再到融合情理的“心治”与坚实兜底的“保险”,古田县“综治中心+”机制以系统化设计整合资源、贯通流程、压实责任,将综治中心锻造成感知风险的前哨站、化解纠纷的终点站。以法治为基石,以民心为导向,古田将继续让矛盾化于未萌、心结解于微澜,为新时代基层善治绘就坚实而温暖的“枫”景线。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