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锤炼司法护企“硬功夫” ——莆田涵江法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优质的法治保障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莆田市涵江区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司法为民的宗旨,立足审判职能,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深度融合,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优质的司法保障。 搭建有效平台 汇聚调解合力 “这机器怎么调试都不行,肯定是质量有问题,必须退货退款,还得赔偿我们损失!”今年3 月,远在哈尔滨的甲包装制品公司负责人在电话里情绪激动地向涵江法院江口法庭法官陈蓉蓉诉苦。 2023年12月,甲公司经过精心挑选,向涵江区江口镇的乙机械设备公司购买了一台先进包装机器。可机器运到后,整整一年都无法正常运行。甲公司认定是机器质量问题,要求退款赔偿;而乙公司却坚称机器质量合格,是甲公司前端工序和后端工序未调试适配,才导致机器无法正常运转,并要求甲公司支付剩余货款。双方各执一词,协商无果后,甲公司无奈诉至涵江法院。 考虑到两家公司相距甚远,诉讼成本高,若进入鉴定程序确认机器质量,将增加当事人诉累。承办法官陈蓉蓉决定邀请熟悉经营交易、市场规则的区政协工商联界委员郭建芳共同参与调解。 在调解过程中,郭建芳从市场经营角度分析道:“如今市场竞争激烈,大家做生意都不容易。你们两家公司都是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若这纠纷长期拖着,不仅耗费人力物力,对企业声誉也有影响。不如双方都退一步,寻求一个共赢的解决方案。” 陈蓉蓉也耐心地为双方梳理利弊,从法律层面解读可能面临的风险。经过多轮沟通协商,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共识,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 为搭建有效解纷平台,汇聚调解合力,涵江法院积极探索创新,联合涵江区政协在江口法庭挂牌成立全市首家“政协委员履职解纷室”。该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优势,与法院专业司法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同时,该院与多个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打造上下联动、内外衔接的解纷格局,实现精准分析、高效化解,切实降低当事人维权成本,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探索创新机制 助力企业发展 “机器设备就是我们企业的命根子,要是现在清算处置,企业就彻底没救了!” 2024年12月17日,福建某智能装备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黄某匆匆赶到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现场,焦急地向法官请求以和解方式解决公司债务问题。该企业曾是制造业内的佼佼者,却因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陷入债务危机。 多起纠纷交织,案情复杂,若直接清算,设备拍卖价值估约10万元,普通债权人清偿率不足10%;而和解意味着要给企业近18个月的缓冲期,税收债权能否如期收回成为关键问题,且此前并无税务机关以债权人身份参与破产和解的先例。 该案承办法官黄素花连续几日认真梳理企业近三年的纳税记录、订单合同、设备评估报告、担保人资金储备情况等数据,经过综合研判,作出“挽救比清算更有价值” 的判断。随后,她整理出一份《破产和解涉税法律风险评估报告》,鼓励税务机关积极尝试。 12月30日,涵江法院邀请区税务局参加专题协调会,涵江法院副院长林艳艳、承办法官黄素花与涵江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就税务机关参与和解程序合规性如何保障、税收债权在进入破产至实际清偿期间产生的滞纳金如何清算、若企业出现履约不能情况程序该如何推进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而深入的探讨。 最终,经过多次研判,税务机关同意和解方案,推动“税企法”三方协作和解案件顺利落地。今年1月,该企业比约定时间提前11天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及滞纳金,实现税款债权100%清偿。 近年来,涵江法院以“经营潜力+资产价值+担保能力”为三维综合评估坐标,全面、科学地评估企业最大清偿能力,为破产和解可行性提供精准研判。搭建起破产和解企业“强化协作—过程监管—权益兑现”的全链条管理体系,设立管理人监管账户,对和解期间资产处置和新获订单收入实施全流程穿透式监管,确保资金的100%归集。深度挖掘困境企业可获重生的机会,助力企业摆脱债务危机,重新回归市场,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提供优质服务 厚植营商沃土 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涵江法院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 林艳艳率知识产权审判团队走访辖区食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普法宣传活动。“传统食品行业现在不景气,我们想进行品牌升级,可总是遇到各种阻碍,怎么才能打通这些堵点呢?” 活动中,某传统食品企业负责人向法官咨询。 “你们的产品外包装设计很有特色,但要注意及时申请版权登记以及外观专利保护,避免被他人模仿。同时,对于传统工艺的商业秘密,要建立完善的保密制度,从人员管理、技术保密等多方面入手。”实地参观原料加工流水线与品质管控实验室后,法官详细地为企业负责人释法。 在随后开展的座谈会中,涵江法院立足企业发展实际,提出“显性知识产权布局+隐性商业秘密管理”的双轨优化方案,助力企业构建起全方位的品牌布局,帮助企业充分挖掘老字号品牌的经济价值与文化内涵,为传统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法治新动能。 在走访云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时,针对阻碍科技企业创新创造的痛点,法官针对商标、专利权益界定、车机系统产权归属等法律问题,通过“法条解析+案例剖析”形式,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法治服务,助力新经济业态高质量发展。 4月23日,涵江法院普法宣传队深入商城管委会及辖区内多个社区开展知识产权普法宣传活动。活动现场,法官向商户们分发法律宣传页,并根据他们的法律需求,以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为重点,着重讲解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及损害赔偿的相关内容。 “大家看,像这种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就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法官结合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引导商户们在商事活动中避免侵权行为,在产生纠纷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近年来,涵江法院以“源头问诊+靶向治疗”模式直抵知识产权保护最前端,从设计、生产、销售全环节消除侵权隐患。针对不同主体精准施策推进普法工作,对企业群体,建立长效沟通机制,重点围绕企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数字化转型等关键环节,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指导和风险防控方案,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针对经营主体,以日常法律咨询为切入点,通过典型案例释法说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引导其在经营活动中筑牢法治防线。 下一步,涵江法院将持续创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新举措,打好多元联动、高效解纷、常态普法 “组合拳”,锤炼司法护企“硬功夫”,为服务和保障辖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司法力量。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