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有事找110,不是凡事找110!

2016-01-11 09:43:50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月11日讯   110是报警电话,却有人打来要求送饭。近日,本报推出了《“110如何走出尴尬”系列报道》,不少群众把110当作“万能药”,各种奇葩警情层出不穷。

“有困难,找警察”的观念深植百姓心中,这对警民关系和谐起到积极作用,却也给警务工作带来哭笑不得的负担:“40多岁了还没娶媳妇,民警帮介绍个对象吧”、“老师拖课17分钟不让学生走,我在卫生间打的电话”、“110吗?我发现了奥特曼”……

2015年,福建省公安机关每天接到3万余件报警,其中近2万件为无效警情,占总数的58.2%。而全年被查处的虚假报警案件2001起,其中谎报涉恐的7起警情按刑事案件处罚,因为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被治安管理处罚的占75人。这组处罚数据中,多是对产生了恶劣影响,扰乱社会秩序行为进行的处罚,但对无效警情中包含的大量骚扰电话和非警务类警情却没有明显作用。

这些无效警情,大大牵制了本就紧张的基层公安机关警力。福建的报警台资源十分有限,一般县里只有2个报警台,福州和厦门相对多些,也就十几个报警台。110作为重要的公共资源,被无效警情挤占,延误的是他人的求生时间,抹杀他人的求生机会,这种行为说轻点是妨碍警务工作,说重点相当于谋财害命。

有些报警人认为,我是在为自己维权,怎么就不能拨打110?110从最初的单纯刑事报警热线升级为报警服务台,在打击犯罪、服务百姓、为群众排忧解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即便如此,110的服务功能也应是接受群众突遇的、个人无力解决的紧急危难求助。一方面,对于事情的轻重缓急,报警人应有一个起码的判断。另一方面,社会应对职能部门的提供分类、分层服务进行有效宣传和管理,既要引导群众合理使用,又要对有关部门不作为行为进行惩处,避免110沦为“万能药”。

在“攒钱不如攒人品”的时代,将报假警和恶搞110的报警人记入诚信不良档案,对“狼来了”的孩子给予严厉的惩处。珍惜手中每一次使用公共资源的机会,把它留给真正需要的人,是每一个公民的良知。

有事找110,不是凡事找110!

(赵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