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宁德飞鸾边防派出所服务群众侧记

2016-02-01 09:13:35 来源:福建法治报

百姓的问题就是我们的问题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2月1日讯  能解难题,善化矛盾,能征善战,敢打敢拼。在宁德市蕉城区飞鸾镇,有这么一支队伍,多年来,他们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保一方治安,服务辖区群众,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亲民、爱民、利民、为民的奉献之歌。这就是飞鸾边防派出所。

困难时刻  挑起生活的希望

“多亏你们帮忙,现在我有房子住了,每月还能领低保,生活比以前有盼头多了。”1月15日,看到前来走访的飞鸾边防派出所民警小刘等人,飞鸾镇二都村的苏老伯脸上满是笑容。

事情要从2013年夏天说起。当年7月初的一天,小刘与同事们在104国道执勤,一辆违规改装的正三轮车突然进入他们的视野。按照规定,此类车辆都要被切割、拆卸,小刘几人便上前将车拦下,但令人意外的是,开车的竟是一位年近70的老伯。

经过一番询问,小刘了解到,这位老伯姓苏,是飞鸾镇二都村的困难户,不仅腿脚不便,还患有其它疾病。不仅如此,苏老伯还需赡养95岁高龄的老母亲,而他唯一的收入,便是靠拾荒补贴家用。

老人的境况引起了小刘的注意,在实地走访调查后,小刘发现苏老伯居住的房子竟只是搭盖在别人家外墙,由几根木桩支撑的简易木房。不大的空间即是老人的房间,也是他的厨房,里面还堆着不少他平时从外面捡回来的瓶瓶罐罐。

心酸于苏老伯生活的不易,小刘立刻将该情况上报领导,并与同事们开始关注苏老伯的生活,主动联系村委、镇政府,在2014年为苏老伯解决了低保问题。2015年,得知村里有一处老宅空置,小刘随即与村委取得联系,经过一番协调,苏老伯终于搬进了“新家”。

“群众的问题,就是我们的问题。”小刘说,身为边防民警的一员,他们肩负的职责就是在群众有困难时,为他们挑起生活的希望。

巧解矛盾 满腔热情暖人心

近年来,随着省级小城镇建设的推进,飞鸾镇宁连高速、闽浙制药等大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伴随经济发展的同时,征地拆迁赔偿、海域使用权归属、流动人员管理、邻里关系等矛盾纠纷也愈加突出。对此,该所秉持“提前介入、主动调解”的理念,为矛盾双方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了辖区的和谐安定。

2015年2月中旬,飞鸾镇二都下村陈某仁因房前过道太小,便将其门前一块“属于”关某美的空地买下用于道路扩建。但邻居陈某莲认为这块地曾被水产合作社购置,关某美的土地所有权并不合法。况且其使用这块地好几年了,陈某仁要买地扩建拆除其设置的物品,令人无法接受。

2015年3月5日,在陈某仁准备对门口道路进行扩建时,陈某莲以“土地归属问题不清”为由,要求其停止施工。见老邻居出来阻工,不好强行施工的陈某仁只得联系关某美与陈某莲进行沟通。谁知陈某莲与关某美却因一言不合引发冲突,俩人受伤住院。

事发后,双方家人情绪激动,集结多人准备报复。得知情况后,飞鸾边防派出所民警立即介入。了解到两家人历史积怨,弄清事情根源后,该所民警随即组织两次集体调解,但均不见成效。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化解纠纷,该所民警随即转变工作思路,突出沟通、谈心服务工作,前后20多次上门谈心,释法说理。经过多方劝导,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制止了一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边防民警总能站在当事人角度考虑问题,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和耐心调解,我和关某美的关系到现在可能还僵着呢,土地归属问题也不会这么快得以解决。”陈某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