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朱雁旭:驰骋大海的一把“尖刀”

2016-04-15 10:51:42 来源:

宁德三都边防派出所海上警务室民警朱雁旭:驰骋大海的一把“尖刀”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4月15日讯  夜色如墨,海风呼啸。近日,在一片狭窄的渔排航道中间,一艘印着“公边35126”字样的巡逻艇乘着月光穿梭自如。驶过一个拐角处,船体快速倾斜,周边浪花四起,在海面上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停车,打方向,倒车……”不到两分钟,巡逻艇稳稳地停靠在宁德三都边防派出所海上警务室的水泥趸船前。随即,一个战士猫着腰跑出船舱,伸手拽住趸船上的铁栏杆,右脚用力一蹬,顺势爬上了海上警务室。

这名战士名叫朱雁旭,上士警衔。个头不高,皮肤黝黑,言语不多。走在人堆里,他就是个不起眼的“路人甲”。然而一上船艇,他就是大家心目中公认的“海上漂”。

朱雁旭(右)与同事走访村庄并制作辖区村居示意图

吃苦头练就真本事

今年大年初一晚上,青山渔排的两名养殖户从城澳返回渔排时,途中机器失灵,小挂机随着潮水四处漂荡。接警后朱雁旭当机立断,迅速驾船与战友们一起出海营救。此时,海上夜色弥漫、雾气重重,能见度极低,而且船只遇险的区域恰巧是紫菜、海带养殖集中地,航道错综复杂。一旦螺旋桨被养殖的绳子缠住,不但会被困在养殖区,还会耽误救人的时机。

一路上,他透过雾气层里的手电光线,驾着巡逻艇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绕过了300多个渔排养殖网箱和6片紫菜、海带养殖区,最终历时1个小时,在鸡公山附近海域的紫菜养殖区找到遇险船员。“我们本没抱多大希望,以为要在海上过夜、吃苦头,没想到你们竟然这么快就找过来了!”获救渔民陈明海说,“我在海上待了十几年,也算是个老渔民了。遇到这种天气别说找人,就是要开出这片渔排都难,压根没想到你们还有这本事。”

“本事”二字是群众对朱雁旭的褒奖,更是他6年辛勤付出的结晶。海上警务室警长雷童辉说:“练就一身好本领,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几年,朱雁旭在海上可真吃了不少苦头!”

下功夫破解“渔排阵”

朱雁旭是2010年6月从船艇大队调入海上警务室的,干过两年船艇兵的他觉得开船就是他的“拿手戏”。不料,他第一次夜间出警就栽了个“大跟头”——船艇在渔排间来回折腾,撞了七八次“南墙”,等船开过去,赌博现场早就人去楼空了。“渔排航道与一般航道不同,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涨潮时,相邻渔排一分开就形成了航道,但潮水一退,相邻渔排就挤压在一起,可能就不是航道了。”说起这件事,朱雁旭脸上的表情依然有些许尴尬。

这次尴尬的出警经历挫了他的傲气,也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渔排间穿梭光会开船不行,还得对海域特征、航道规律了如指掌。

三都澳是全国最大的大黄鱼养殖基地。这里聚集了3000多家养殖户、12万多个渔排网箱,网箱纵横交错,航道错综复杂,有渔民形容这里为“渔排网阵”。为了找到破解“网阵”的秘诀,朱雁旭严格要求自己,每次出航都会随身带上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认真记录每一条渔排航道的概况与特点,还对潮汐变化规律、养殖分布情况、沿途参照物等进行重点标注。现在,哪条航道白天能走、晚上不能走,哪条航道有暗礁、有网绳,哪个区域种什么菜、养什么鱼,他都熟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