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心有猛虎 细嗅蔷薇

2016-11-01 10:32:47 来源:福建法治报

我的法官生涯二十年

从1995年西南政法大学毕业直到现在,我与法官这一职业相依相伴了将近20年。在这不短不长的岁月里,我不断思考着法官当如何才能不辜负当初在宪法面前立下的铮铮誓言。我想,余光中先生所译的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的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中的经典诗句“我心中有猛虎在细嗅蔷薇”,正道出了一位合格法官的坚忍与柔软。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穴居着一只猛虎,只是在虎穴之外仍有蔷薇丛生。人心也有猛虎与蔷薇的两面性,若缺少了蔷薇则难免变得莽撞,从而流于庸俗;若缺少了猛虎则难免变得懦弱,从而失去气魄。法官心中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即是为了彰显法官的多面性。他们既可以誓死捍卫法治信仰,也可以不厌其烦地教育老百姓理解、接受并信仰法律;既可以在法庭上庄严宣判,展现司法权威,也可以在庭外温柔耐心解释,消除当事人对法院的紧张感和距离感;既可以一脸威严惩恶除奸,也可以苦口婆心劝导回归正途。纵使千面,都只为老百姓那张欣慰的脸。

信仰,于法官而言,是胸前的那架华表与麦穗支起的“天平”,饱含着对法律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油然而生的敬畏感。母校用它的一言一行构筑起我对法治的最初信仰,随后的法官生涯则更坚定了这份信仰。在司法改革大刀阔斧地行进时刻,尽管有不少人在法官辞职潮中随波逐流,在法官遭遇暴力血腥后选择退出,淡忘了最初追求法治理想时的激情四溢,退去了最初踏上这条法官之路时昂首望天说出的那些为民不悔的豪情万丈,离开了身边那群并肩同行、用青春甚至生命在践行法治信仰的志同道合者们!但仍有很多人为着这份信仰在全力以赴着,邹碧华鞠躬尽瘁、詹红荔春风化雨、黄志丽创新奋进……作为一名老法官,我特别想对年轻的法官们说,牢牢地护住你的信仰,哪怕周遭风云涌动,都要坚如磐石地挺胸而立,承载起老百姓公道衡平的希冀。正如沈从文先生在《边城》中所说:“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在这块土地上。”

公平正义,于法官而言,是身披法袍端坐堂前,法槌起落间,当事人笑逐颜开。《小镇大法官》里王德忠的一句话让我很动容:“法官不仅要在法庭上敲响法槌,更要深入老百姓家中敲响法槌。”确实,法槌这一声响,功在唤醒那些做错事甚或误入歧途的人们。法官一旦拿起法槌,心中所想的便只有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不因感情而偏私,不因利益而动摇,不因压力而改变坚持。这些说起来似乎很简单,真正行动起来却很难。尽管很难,仍然有很多人已经做了或正在做。法治夜空中那些最亮的星星,引领着我们在明辨是非、善断曲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邹碧华担任法官22年来,始终视公正为生命,于他而言,庭前独角兽的使命是用精湛的审判能力和敬业的工作态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干戈为玉帛;铁骨法官黄志丽从事审判工作14年来,每一步都坚定而有力,于她而言,5000多件案件的审判,法律与事实外,别无尺度;詹红荔眼中的公平正义,不仅是庭上手握戒尺的用有所虑,更是庭外对那些迷途少年的挽救。于她而言,一个人民法官,无论庭内庭外,如果需要,都责无旁贷……作为一名刑事老法官,我时常面对的是血淋淋的案件,对这些残暴的被告人免不了咬牙切齿一番,恨不得重刑以处之。但深究案件背后的情由,又不禁生出挽救之心,若能透彻领悟悔改,给他们重生机会又何妨!一直相信,法官坚硬的外壳与柔软的心总能碰撞出最美的火花。

与时俱进,于法官而言,是精思睿智,不断求索于浩瀚书海中;是博学笃行,融所学所思于司法审判中。身处互联网时代,更要逐渐形成互联网思维,既要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又要善于从铺天盖地的信息中取精华去糟粕。知识的力量是无法想象的,于私而言,能锤炼个人修行品德。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法官应当学问多于机智,德高望重甚于巧言善辩,慎重超过自信。”一位有涵养的法官,便不会简单粗暴地对待当事人;一位有品行的法官,便不会担忧无法赢得当事人的信任和尊重;一位有修为的法官,便不会为名为利争得头破血流。于公而言,能更好地完成定分止争的仲裁者和法治经验传承者的使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曾说:“法官判决执行,不仅是书写法律,也是书写历史。”因此,每一次举起利剑惩恶扬善都应慎之又慎,而支撑法官审慎行使裁判权的是中国特色法治理念,是扎实的专业知识。

中国特色法治理念的培育,离不开对中国人价值追求的洞悉、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深刻认知、对中国社会结构和当代问题的通透理解。这些知识的获取不能靠道听途说,也不能靠经验感觉,而必须依赖于理性地读书。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类型疑难复杂案件层出不穷,若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握笔书写的手都会禁不住地颤抖。此外,法官还肩负着将审判实践经验升华为法治理论的重要使命,以便后来者在阅读“历史”中感受审判智慧。虽然现实中能将审判所得固定于文本上并与同仁们共享的法官愈来愈多,但仍无法满足法治经验传承的需求,不时出现审判经验传承断裂的问题。其重要原因在于不少法官缺乏理论研究的学术意识和学术能力,以致心里有千言万语却苦于无从落笔生花。邹碧华是法治理论生产上的引领者,他总是孜孜不倦地探求知识,在成堆的书卷中寻找理论与实践完美融合的路径,将自己的多年审判实践经验总结提升为法庭上的“独孤九剑”——《要件审判九步法》等。

作为一名深爱这片法治土壤、希望它能愈来愈肥沃的法官,我非常乐意将自己的审判所思所得提炼总结,并一直以来在躬身践行着。只是到基层工作后,因繁务甚多,便渐疏于动笔,有时也总以事务繁忙为由来安慰自己,想来甚为惭愧!

电影《七宗罪》里有一句台词“世界很美好,值得我为之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确实,世界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有很多矛盾纠纷,法官的存在便是要时时刻刻保持高尚的信仰和满格的战斗力,居中裁判化解这些不和谐,在奋力拼搏中让生活环境渐趋美好。那些先行者们已经开辟了一条法治大道,现在该轮到后辈们踏着足迹继续前行。在这里,我想对并肩而行的同仁们道声“加油”!

(王锦熙  作者系福鼎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