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妈妈的味道

2017-04-13 09:19:21 来源:福建法治报

有人说,离家越远,那种想家的情结就越重。对一个游子来说,最能勾起故乡记忆的应该就是味道,是家里锅灶前的寻常之味,是妈妈独有的味道。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农村里最忙碌的季节。对儿时的我来说,最兴奋的是,在这个忙碌的季节里,每天都能吃上一顿丰盛的午餐。其中,最令我念念不忘的便是妈妈做的“客秋包”。

“客秋包”是客家一种小吃,常常作为待客礼宾之主菜出现在餐桌上。闽西北的宁化、清流、明溪等地皆有,但以清流最为流行。“客秋包”的做法很讲究,它的馅料一般由香菇、冬笋、虾米、精肉、韭菜、葱、豆芽等综合而成,有人也会加一些豆腐、干贝、红萝卜等提炼鲜味。馅料充分拌匀后倒入锅里配上猪油爆炒,在旺腾的灶火“刺激”下,各种香气伴着猪油之味弥漫在整个厨房里,瞬间就能勾起食欲。这时候,一直静候在灶前的我总会忍不住拿个碗让妈妈装上一点解解馋。

“客秋包”的皮主料是芋子,煮熟去皮捣烂与地瓜粉配在一起充分揉和。制皮对于妈妈来说是最简单不过了,随手一抓、一揉、一捏、一拍,瞬间一张皮就做好了。包的时候,只见妈妈信手拈来一勺馅料放在皮上,巴掌一合、拇指一按,一个“客秋包”就成形了。妈妈为了把“客秋包”做得好吃还好看,还会在把每一个“客秋包”的合口处捏成一条纹路规整、起伏有序的线条,看起来倒像是一朵奇异的含苞待放的花。满满一簸箕的“客秋包”制作完成以后,就待锅里水煮沸就可以落锅了,煮上二十分钟捞起配上葱花、滴点麻油,一盆晶莹剔透、滑韧爽口的“客秋包”就煮好了。

在儿时记忆中,家里比较贫困,除了日常的五谷杂粮,想要有什么像样的零食那是不可能的。当每周日我回学校时,妈妈肯定会给我做几个“客秋包”装在饭盒里带上。那时候的“客秋包”馅料只有简单的酸菜或是时蔬,连肉都没有,但在我看来,这已经是无比的美味了。妈妈总说:“穷苦的孩子早当家,只要你好好学习,再穷再苦妈妈也会变了法子给你做好吃的。”

记得有一次周日下大雨,妈妈下地劳作,迟迟没有回来,我只好自己背上那空空的饭盒返校。一路上心里总是空落落的,挂念妈妈的安全,更惦记妈妈做的美食。到学校后,我一个人趴在教室的窗前,看着河对岸那条黄泥路,一种家的念想在心中久久翻滚。就在我忧郁的那一刻,我似乎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只见她手里拎着一包用薄膜裹得紧紧的东西,甚是着急的样子。那是妈妈!是我的妈妈!

我飞奔离开教室,迎上前去:“妈妈,你怎么来了?”

“今天下大雨,妈妈没赶回来做吃的。看你走了,就连忙给你做了一些‘客秋包’,赶紧吃,还热着呢!”妈妈来不及擦一擦脸上的雨水说。

揭开饭盒,一股熟悉的味道迎面而来,我忍不住拿起筷子狼吞虎咽起来。看我吃得起劲,妈妈笑了。她一边摸着我的头发,一边说:“多吃点,吃饱了才有力气读书。”在那一刻,我吃着美味可口的“客秋包”,而眼泪却一直在眼眶中打转。

而今,我已长大成人,但因为工作原因很少回家,可是妈妈每次看到我回家,她总会在厨房忙活一阵,给我煮上一顿丰盛的美味。这就是妈妈的味道,这就是家的温暖,“客秋包”就是一个代表。我想它就像一根绳,将我和家、和亲情紧紧地系在一起,让我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想起它就会想起妈妈的味道,想起家的味道。

(伍传杰  作者单位:清流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