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南平市司法局法治宣传形式多样显成效

2017-04-28 09:35:21 来源:福建法治报

讲法要有好故事

“我好久没回建阳了,看到这个,好想回家!”

“我妈也曾经大半夜背着我走在那路上去医院,看了好想哭……”

这些饱含乡情的网络留言源于一部名叫《暖的烛》的微电影,影片讲述了刚刚参加工作的司法所新人小舒跟随所长老张学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工作的几段有泪有笑的小故事。这部由建阳区司法局拍摄的微电影,自播出以来就在网络中广为流传,上传两周点播量就突破5000次。

建瓯市老年大学夕阳红艺术团表演对口词《“六合彩”害死人》

“这是一部关于我们司法行政人自己的微电影,情节内容都来源于我们的日常工作,参加演出的也都是我们的工作伙伴,基本都是本色演出。拍摄也都在建阳区的街头巷尾完成,既介绍了我们基层的司法行政工作,也展示了别具风格的建阳魅力。”回忆起拍摄过程、微电影的统筹,建阳区司法局宣教股的叶其安记忆犹新。为了呈现最好的拍摄效果,全体工作人员群策群力、起早贪黑了好几个周末,光是想着如何演绎好一句简单的法条,就开了好几次小会。

去年,南平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南平市司法局、南平广播电视台、南平市法学会结合宋慈诞辰830周年,联合举办“宋慈杯”法治南平微电影、微动漫征集展播活动,掀起一轮用微电影、微动漫说法治故事的热潮。随着微电影、微动漫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的不断提升,活动得到了全市各级电视台、各有关单位、影视创作工作室、各大院校,视频、动漫创作者及广大拍客的踊跃参与,共收到42部作品。群众干部不仅成了“微”荧幕的“明星”,那些枯燥的法律条文也在镜头下、人们思想意识里彻底“活”了过来。

唱法须有文艺范

“打竹板,行上台,恩是做戏抽傀儡,利用方言表一表,专话一段禁赌谣。”3月8日晚,建瓯市芝城公园灯光球场上一派热闹景象。原来,这是建瓯市老年大学夕阳红艺术团结合“3·8”妇女节为群众表演,老人们用风趣幽默的乡音,为现场近300名观众表演了一段普法快板《禁赌谣》。这样的普法快板剧还有《“六合彩”害死人》《多生少生不一样》《大操大办讨人厌》《山林防火谣》等40多部,都是由建瓯市民俗研究会会长吴雪浩创作,经过文艺团体的演绎,在建瓯市各乡镇广受欢迎。为了让更多群众听到、看到、读到,还印制成宣传材料、刻录成光盘赠送出去。

“没有皇帝没有官,农民越看越心宽”。在光泽县乡村,数百年来流行着一种传统的地方小戏——三角戏。崇仁乡三角戏表演团队负责人吴龙兴,在亲眼目睹了邻居因不懂法而被骗取了大量钱财后,就暗暗下定决心,要巧用三角戏组建一支既保留民俗文化,又能宣传法律的戏班。

为了组建这支戏班,吴龙兴花了不少心思。他利用空闲之余学习法律知识,研究《法治在线》《法制日报》《法治与我同行》等电视书刊,巧妙地把法律融入《姐妹观灯》《拷打红妹》《下南京》等戏曲中,再用光泽本地方言唱出来。每逢节日就到各个村部进行汇演,并耐心跟老百姓讲解法律知识。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奔波于田间巷尾,成了乡里公认的“最美法治宣传员”。

近年来,南平市不断增强普法实效性,整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拓展法治文艺宣传思路,逐渐摸索出文化“搭台”、法治“唱戏”文艺普法路子,坚持将普法重心下移,以各地艺术团体为抓手,通过立足于“小舞台”,开展各类接地气的普法艺术演出,大力推动法治文化与闽北地方特色文化、机关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融合发展,在闽北兴起了一股传统“文艺范”普法新风尚。几年来,共收集整理各类法治题材剧本、南词、三句半、小品相声、民间传统戏曲70多个,其中三角戏《姐妹观灯》、越剧《双胎记》、快板剧《禁赌谣》等剧目除在本地演出场场爆满之外,已辐射至三明、龙岩等地,累计演出近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