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讲好中国反腐故事的范本

2017-11-27 10:00:55 来源:福建法治报

纪检监察机关每逢重要节点开展监督执纪,其中一招是到餐厅、酒店等营业场所“查发票”。这一做法持续了几年,现在几乎家喻户晓了,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简便管用的“招数”,是由中央纪委机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陈治治助推成为监督执纪“常规武器”的。

早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一年多后的2014年“五一”期间,中国纪检监察报社派出多路记者奔赴全国各地暗访“四风”问题。陈治治领命去了辽宁,他按事先制定的方案“突袭”了几家党政机关,蹲守高速公路收费站,巡查风景区停车场,欲抓公车私用的“现行”。可一天下来,一无所获。原计划第二天继续查公车,但陈治治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决定调整“战略”,改去饭店查餐饮发票,从中寻找“四风”问题线索。他用了两天时间明察暗访,果然“收获”颇丰,发现了一堆“问题发票”。为了形成有力震慑,他不回避矛盾,点名道姓曝光每一张发票,接连写出了《这些发票,谁来认领》《至5月6日锦州5家单位主动认领》《认领单位增至7家从“疑似”中汲取教训》《一查到底!全部发票问题件件有回音》等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最终推动了问题的解决。从此,纪检监察机关将“查发票”列为监督执纪的“规定动作”,并以“发票里的‘四风’”和“发票腐败”为问题导向,持续开展发票使用情况专项整治,加强公务接待、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收到显著效果。

这一带有几分揭秘性质的掌故,我是在中央纪委中国方正出版社新近推出的陈治治所著《讲好中国反腐故事》一书中读到的。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的陈治治,现在是《中国纪检监察报》评论部副主任、三次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得主,近几年先后担任央视热播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巡视利剑》等反腐大片的撰稿人,手中掌握大量第一手权威资料,对中国反腐败斗争的进程与成就相当熟悉。因此,《讲好中国反腐故事》一书甫一上市,便登上了各大图书销售排行榜。

我用了几个晚上通读一遍,被书中透出的大气、正气与锐气所折服。中国现在的反腐力度,用著名历史小说作家二月河的话来说,“读遍二十四史,没有像现在这么强的”。面对波澜壮阔的反腐画卷,记者、作家何为?如何用自己手中的笔及时生动准确地呈现中国反腐故事?在这方面,《讲好中国反腐故事》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本。

全书32万字,分为“‘铁八条’荡涤‘四风’”“‘老虎’‘苍蝇’一起打”“巡视利剑是怎样炼成的”“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织密追逃追赃‘天网’”“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等10个部分,收入陈治治自十八大以来发表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的139篇精彩文章。每个部分的文章按发表时间顺序排列,勾勒出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的脉络全貌,读者一路读下来,可以对近五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完整思路和发展趋势了然于胸。

关于如何讲好中国反腐故事,陈治治是有过深入思考的。他在一篇题为《讲好中国反腐故事》的文章中写道:“怎么讲好故事?有章法——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按照这样的思路,陈治治采写了大量体现“严肃、准确、及时、权威”特色的新闻和评论作品,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鼓与呼、传播正能量,从而凝聚社会最大共识、提振反腐必胜信心。中央八项规定吹响了新时期作风建设的“集结号”,本书通过大量事实和生动细节,展示了“铁八条”的威力:“几十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几十条禁令管不住一辆车”等曾被视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现在真正刹住了;以前没见过党员干部因为一餐饭、一顿酒、几张卡、几日游而被通报曝光甚至丢官去职,现在几乎天天见!巡视的威力日益显现,书中用了近40页篇幅论述与还原巡视利剑是怎样炼成的,让读者明白巡视这把利剑锋从何出、利从何来。《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是第一部规范党的问责工作的基础性法规,作者接连写了十多篇文章,释放出强烈信号:问责绝不是“说说”“写写”“挂挂”,再做“好好先生”,后果很严重!追逃追赃是国内高压反腐的延伸,作者评价道,“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责任担当,不仅体现在世所罕见的国内“打虎”力度上,也体现在“尚有一人在逃,追逃追赃就决不停止”的毅然决然上。

网络时代,纸媒日渐式微是不争的事实,但陈治治的文章读者叫好、网站乐意转载,成功之处在于角度出新、深度出彩、文风鲜活。在选题上,他注重寻找正风反腐议题和国民热点话题的最佳结合点;在文风上,他追求高辨识度的个性化表达,使文章既“接天线”有力度,更“接地气”有温度。鲜活的语言,形象的表达,言近旨远,易懂好记,赢得了舆论场的主导权。

“讲好中国反腐故事,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样,也是‘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陈治治这种自我革新精神,何尝不是一种担当?作为一个纸质书的爱好者,我期盼记者、作家们写出更多解疑释惑、澄清谬误、消弭杂音、引导舆论的好作品。

(何况  作者单位:厦门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