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守护平安厦门的新力量》(下)

2017-12-30 09:17:00 来源:福建法治报

3

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工作往往是单向性的、单点性的、单时性的,经常会出现“敲不开门、说不上话”的尴尬状况。但如今有了互联网,针对居民的急难愁问题,可直接通过新媒体平台寻求帮助,街道、居委会、物业以及政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不受地域、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就能解决社区居民的困扰,实现政府部门和居民的零距离对接。

这一项“科技引领+社会共治”的事业起步之初,最难的并不是技术。“是数据共享,一些部门一开始不是很主动将数据汇聚到公共安全管理平台。”厦门市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划组组长龚浩杰告诉记者。但是,各部门汇聚数据后不仅得到了海量数据的反哺,而且也深刻感受到互联网时代“分享”精神的重要意义。

龚浩杰向记者举了这么个例子:近几年,网约车发展迅猛,在给市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网约车司机的身份审核问题。之前需要网约车司机提供各种证明,来回跑公安部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十分折腾。而且还会存在人证不一,犯罪情况掌握不及时等问题。现在,依托平台数据支撑,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只需将申请人的相关信息输入平台,平台会利用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给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

通过将实时视频监控画面与车辆GPS 的实际运动轨迹进行比对,实现对危爆化学品运输车辆的有效监管;

通过综合城管、信访、人社等部门录入的安全隐患信息,及时消除潜在的问题;

通过对应急预案的结构化处理,确保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后的最快应急反应能力。

……

一年多来,“互联网+”促成了厦门各部门间的“跨界共享”,增强了相互了解,在工作上形成了合力。厦门市所打造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4

这里24 小时灯火通明,值班长、接警员、视频巡查员轮班值守……日前,走进公共安全管理中心所在地的厦门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大楼,几百块蓝光闪闪的显示屏和热火朝天的工作气氛带来了的阵阵暖意,让这个寒冬显得不那么冷。

下午5 时许,正处于下班高峰期前,大厅中间巨大无比的屏幕墙上显示着全市各个重要交通要道的实时交通情况。

指挥台上的两块屏幕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上面滚动显示着当天的警情数据:今日电话总数、刑事警情、交通状况等,数据不断汇集到中心的后台数据库;每小时的接通电话数也以柱状图标示出来,并实时更新,与各公安警种,以及卫生、城管、环保等联动力量保持最高效、快速的联动,随时应战。

“我们可以随时调取全市3000 多个监控探头,有专门的视频巡查员负责盯监控画面,及时发现交通拥堵的节点,并通知交警部门到场处理,保障道路通畅。”厦门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主任杜昌营指着眼前的视频巡查工位向记者逐一介绍道。

至于厦门市为何要充当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探索搭建走在全国前列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杜昌营的分析很好地解答了这个问题。

“公共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经济越发达,社会越进步,社会大众对安全的需求就越迫切。近年来,一些城市先后发生了严重的个人极端暴力、危险品仓库爆炸、踩踏事件、山体滑坡等一系列惨痛事件,不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同时也暴露出政府在公共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风险信息采集不全面、共享不充分,风险预警不精准、不及时,部门协同、风险化解不到位,应急处置不科学等深层次的问题。”杜昌营告诉记者,厦门市在搭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时,就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和深度挖掘,及时发现苗头性、隐患性问题,实现公共安全治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事中监管的转变,和对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实时感知、预警。

短评:

在厦门采访的几天里,记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前沿的互联网生态圈,社会治理的每一个角落都在传颂着“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多年培育、旺盛生长的基层志愿者资源和治理者的顶层设计无缝对接,一幅“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蓝图在眼前缓缓铺开,让人们对厦门的明天充满期待!

(本报记者 赵忻 蔡开元 叶小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