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福州市鼓楼区检察院着力打造知识产权保护的“鼓楼样板”

2018-04-17 13:02:43 来源:福建法治报

成立专家智库

办案有了“智囊团”

知识产权有无形性的特点,维权受制于取证难、评估难等因素,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大抵相同。

2015年4月至11月,江某通、王某记在闽侯县祥谦镇山后村租用厂房,购买造假设备,生产假冒国内某建筑知名品牌商标的产品并进行销售,其间销售给被告人陈某货值达人民币61783元。后俩人因分赃不均,工厂暂停生产。2016年3月至6月23日,被告人王某记雇佣被告人孙某海和陈某玉(另案处理)在上述地点继续生产假冒产品约4000件,并销售至福州各地,涉案金额达人民币40多万元。2016年6月23日,公安民警抓获被告人王某记和孙某海,并在上述地点查扣各类假冒产品143件及7大桶原料胶和部分假标识。

采访团参观鼓楼区检察院党建室

采访团参观鼓楼区检察院检察文化长廊

在审查起诉过程中,究竟是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还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成为案件争议的焦点。“两个不同的罪名有不同的量刑标准,至关重要。”郑军检察官办公室检察官张静向记者介绍,江某通、王某记所生产销售的玻璃胶究竟是否质量合格成为关键。

为解决这个关键性问题,张静联系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最终的鉴定报告却让检察官们都犯了愁:“各种专业名称和数据,我们没人看得懂。”拿着决定性的文件却无法作出判断,张静只能又辗转联系某质检所的鉴定专家对鉴定报告进行解读,才最终解决难题。

四处寻找专家进行评估、鉴定,这样的经历在过去几年中并不鲜见。为解决这个问题,鼓楼区检察院请来了“外援”。

据悉,该院正在尝试依托知识产权检察法律服务中心,搭建知识产权云平台,同福建省知识产权局合作,共享专家库;同时从涉知识产权较为集中的计算机、软件信息等领域精选知识产权运用专家,组建知识产权运用专家智囊团,在办案中适时引入技术专家辅助解读鉴定等专业性极强的技术问题。“云平台的建成,对于我们办案检察官来说,可以减少花费在寻找和联系专家上的时间,提升办案效率。”张静说道。

很多知识产权案件涉及民商事,对于检察院来说,刑事案件是专长,民商事则是新领域。为此,该院依托检校共建,聘请浙江工商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知识产权领域法学专家作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共同研究探讨疑难复杂和新类型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入罪条件、调查取证和证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