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打造营商“软环境” 积淀发展“硬实力”

2018-07-30 08:07:10 来源:福建法治报

此后,立案庭考虑到如果直接给予立案,晋江法院管辖的依据不足;如果不予理会,当事人只能回江西诉讼,不仅耗费时间及经济成本,还可能会让二人产生积怨。因本案涉及的金额不大,法律关系明确,双方又是老乡,如果采用诉前调解的方式给予处理,调解成功的几率较大,立案庭法官当即征询周某是否同意调解。得到周某肯定的答复后,立案庭法官当即联系胡某到场调解。

在挂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牌匾的调解室里,双方坐在一起。泡茶、倒茶的间隙,立案庭法官把握好“火候”,沿着当事人的情绪波动及心理变化的轨迹做双方的思想工作。经过一个多小时,双方就达成了调解协议。

“没想到这事能处理得这么顺利,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这种便民举措让我们外地人对晋江这座城市更有归属感了!”拿到调解书,周某感慨地说。

“茶里有公正,茶里出和谐”,“司法功夫茶”推出以来,企业间、邻里间及家庭间的大大小小矛盾纠纷,随着茶香飘散而变淡直至消失。在 “司法功夫茶”的巧妙化解下,达到息诉止争,不仅节约了司法资源,而且还避免了“案了事未了,官了民不了”的三赢效果。小小“司法功夫茶”,护航经济发展走上“和谐路”。

服务大局上“下功夫”

助力晋江发展走“高速路”

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总是并存,晋江法院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在服务大局上“下功夫”,和晋江发展同频共振。

随着晋江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然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逐渐成为晋江市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发群体之一。如何对失足少年更好地开展“判后”教育,又如何让外来务工人员无后顾之忧,一直是晋江法院努力探索的课题。

立足当地实际,晋江法院大胆提出设想,携手民营企业共同设立失足未成年人帮教基地。2005年和2007年,晋江法院先后在爱德康制衣有限公司和七彩狐服装织造有限公司分别设立“未成年人帮教基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在与企业签订劳动帮教协议书后,失足未成年人随即成为企业员工,和普通职工一样被分配到各个生产线,同工同酬同住。最重要的是,除个别企业负责人外,没有人知道他们曾经的污点。现实的工作环境,到位的帮教监管,与常人无异的社会认同感,让他们能迅速拾起重返社会的信心,并在劳动中得到自我获得感。通过这种方式,晋江法院共计帮助了102名失足未成年人通过缓刑考验期,并最终顺利重返社会。

在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晋江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也同时急剧增长,案件呈现群体性、复杂性和矛盾尖锐性等特点。如何合法、公正、及时地化解劳动争议,有效保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针对这个难题,2008年3月,晋江法院积极创新工作思维,在汇集了安踏、特步等众多知名民营企业,有近50万名外来务工人员的陈埭镇成立了劳动争议法庭。劳动争议法庭设在陈埭人民法庭,通过法院、镇政府、司法局、劳动局、工会、商会、公安局、工商局等八部门联动,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快速处理各类劳资纠纷案件。

2016年1月,该院又联合市总工会成立7个劳动争议联合调处中心,将劳动争议法庭的做法予以进一步推广与深化,当年即妥善处理32起924人群体性劳资纠纷,大大地促进企业健康良性运营。

此外,不断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助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出台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十八条措施”、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八条实施方案”……置身民营经济热土,晋江法院始终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晋江全面进步,助力晋江发展走上“高速路”。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立足当下,重新出发。晋江法院人将以更大的担当砥砺前行,用司法力量打造营商‘软环境’,积淀晋江发展 ‘硬实力’,铸就‘晋江经验’新的荣耀与辉煌!”陈水深院长信心满满地说。

(本报记者 林扬阳 通讯员 黄汀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