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治病救心 在边缘点燃希望之火

2019-04-08 09:16:53 来源:福建法治报

寒夜里的温暖

“刑期比命长。”成为很多病犯不配合治疗的动因。“故意撞墙,把大小便留在病床上,觉得我们所有的好都是有所图谋……”工作中,张杰和同事们需得忍受病犯情绪上的刁难。

有一个肝炎病犯,因为长期服用止痛药,他的身体已经产生了耐药性。疼痛难忍的时候,他总要求张杰给他配强力止痛药。但按规定,强力止痛药的服用需得有时间间隔。有一次,照常配给普通止痛片后,病犯因为难以忍受的疼痛,愤怒地将药片扔到了张杰脸上。火气“蹭”地一下烧到了张杰的头顶。“还是忍住了。”张杰说,后来他搬了条凳子,坐他对面聊了半个多小时。“还是尽可能地给些情感支持吧。”

管教中队长陈煌华在日常帮教中,也看到了病犯心理上的痛苦。“不仅社会歧视,他们甚至不被亲人接纳。”很多时候,管教民警的关怀,几乎成为病犯在寒冷雪夜里唯一能擦亮的火柴。

2018年8月,在陈煌华和同事们的陪伴下,艾滋病病犯范某走完了年轻的一生。3个月前,他曾因病情危重,向医院提出保外申请。但在和亲属沟通中,范某得到了“不能带你回去”的答复。人生最后的愿望落空,范某的情绪跌到谷底。陈煌华担心他想不开,每天都要宽慰他“家人也有困难,我们会让她们多来看你。”临终前最后一个月,范某还告诉陈煌华,“我不给你们添麻烦。”

陈煌华说,传染科的病犯大多身体虚弱,很多帮教工作都只能以“床边谈话”形式进行,拍一拍肩膀,多聊一会儿,对这些人来说都是温暖。“其实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心。”

活下去,活得更好些

治病救心。让病犯得到更好的救助,不论对家庭还是社会而言,都重要且有意义。

传染科主任邓越峰说,几年前医院救治过一个三次被下达病危通知的艾滋病病犯。“血液感染、细菌性休克、真菌性休克……病人的免疫力几乎完全崩溃。”在业内其他专家已经给出“没有希望”的诊断后,能够一次从死亡线上爬回来,几乎是医学奇迹。后来病犯出狱,过年的时候还给医院民警打电话拜年。“他在电话里告诉我们,‘你们都这样对待我了,我也会让艾滋病到我为止。’”

几乎以忘我的状态为岗位奉献和牺牲,医院传染病区团队成立9年来,原传染科主任和管教中队长因过度劳累病倒在岗位上,英年早逝。但传染病区团队个个民警不畏牺牲,直面风险,坚守拯救身心的“初心”,勇往直前,无一人提出离开传染工作区。2017年数据显示,建新医院收治的艾滋病犯人病死率仅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6,防治成绩居全国前列。不论从专业救治还是改造职责来说,建新医院的成绩都值得关注。

很多病犯家庭贫困,长期处于社会底层。背负罪行之外还携带传染病病原体,社会歧视成为不可忽视的事实,如何避免疾病恶意传播也成为这个集体关切的话题。建新医院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是给这些病犯指了一条明路。“有些病犯病愈后回到原监狱,还会和要调来的病犯说,遇到我们就不会有事。他们的感谢很直接。”黄凡说。

让病人看到希望,控制社会不稳定因素,是黄凡所定义的岗位意义所在——“让他们活下去,活得更好一点。”

(本报记者 魏青 谢伟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