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2020年第19号:3月20日福建举行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记者见面会

2020-03-20 16:46:11 来源:福建法治报

柯宜达:

感谢王局长的介绍!前面和王局长聊天的时候,他说的最多的都是关于他的同事。他说,查验站的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周而复始的、重复的检查最考验的是耐心和责任心,很朴实、很实在。借这个机会,向交通人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下面第七位,有请艾迪记者做介绍。

艾迪: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我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的记者,我叫艾迪。疫情发生以来,省广电集团第一时间启动了全媒体报道预案,发挥媒体融合优势,凸显团队作战能力。

从今年1月23号开始,我一直战斗在抗击疫情新闻报道的一线,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话筒为武器,客观讲述情况,记录战“疫”故事。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进入福州肺科医院隔离病区,宝贵的六小时采访。我记得那是1月31日的早上八点,中心领导打电话问我,我们要派记者去收治确诊患者定点医院——福州肺科医院采访,可能有一定风险,你怎么看?对于我来说,能够在这个时间进入到我们抗击疫情的一线亲身采访一直是我的渴望,当时想都没想什么风险,马上答应领导说这个我一定要去。我想在座的很多同行应该都和我们一样,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能够亲身到一线去采访,目睹正在发生的历史,我想都是大家愿意去做的事情,这就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我们的时代担当。

所以那天下午大概两点半的时间,我和我的另外一位同事,一个是赵健,一个兰万境, 一起接受了这个任务。肺科医院的隔离病区分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清洁区,我们的采访从清洁区开始,而污染区是严禁记者进入的。在清洁区,护士长反复地跟我们强调进入隔离区的纪律和注意事项,比如要洗几次手,手要怎么西,要过几道门,要怎么开门,怎么关门,哪里不能去,哪里不能碰。她的反复叮嘱确实会让我们的内心紧张起来。清洁区防护的措施按照非常严格的二级防护进行的,这样我们才被允许进入隔离病区。防护以后我们穿过6道防护门才可以进入隔离病区。隔离病区和我们以前在医院的印象是不一样的,肺科医院的隔离病区非常干净、安静,能听到设备发出的轰鸣声,可以看到患者在类似活动板房的隔离间治疗,有的患者在看电视,有的在刷手机,这样融洽的环境并不能让我们放松紧张的情绪。因为空气中能闻到很浓烈的消毒水的味道,我们很想采访医护工作者,但是她们非常忙,不停在讨论患者的病情。我们同事说扛着摄像机的肌肉都紧张起来了,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化解我们的紧张情绪,因为我们必须抓紧时间进行采访。我知道这一次进入隔离病区可能就是唯独一次进入隔离病区采访的机会。因为记者团队每进入一次隔离病区都会消耗当时非常稀缺的防护装备。我们进去拍摄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医护人员他们正常的工作。

6个小时当中我们拍摄到了什么呢?我们福建省第一例确诊的新冠肺炎的患者,给他翻一次身都非常困难,要很长时间,很多人手,我们这次采访当中全程记录下了这一位70岁第一例确诊患者的翻身整个过程,确实很困难,这个患者的体重达到了近200斤,年龄比较大,身上插着管。我印象中至少6位护士进入隔离病区,穿着三级的防护装备,要固定他身上所有的插管,调整位置,用一个小时的时间给病人翻一次身。这样翻身下来所有的医护人员身上都是汗流浃背,精疲力尽。我们耗光了所有摄像机的电池,在这个隔离病区只要你打开摄像机,摁下拍摄键就可以拍摄下很难能可贵的片断。我们当了很多的电池进去,但是因为我们穿着防护服,我们的电池哪怕放在兜里都没有办法拿出来,我们所有的拍摄设备都需要很严格的防护,需要用保鲜膜包起来,裸露在外的只有镜头和寻像器。我们要对镜头进行全面消毒,确保以后才能给以后的同事使用。

6个小时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离开肺科医院的时候,我觉得我有义务和责任去记录我们的医生和护士他们奋战的情况。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的脸上也全是勒痕,身上都是汗水,这样的感觉很不好。我们能够体会这样的景象每天都在医护工作者身上上演。在日常工作当中我还身兼了题材策划和一线记者的双重角色。每一次策划题材的时候不论是我还是身旁的同事希望把更多的镜头和时间留给像医护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和志愿者普通人,讲述平凡人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们伟大的故事。

有太多打动我们的故事和人,我们希望他们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记住这个不寻常的春天。谢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