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朱应湖:甘当生命旅程‘终点站’的守护者

2021-04-13 12:03:55 来源:海峡法治在线

记上杭县殡葬管理所党支部书记、退伍军人朱应湖

海峡法治在线4月13日讯  “回首以往,我无惧世人偏见,一直崇敬这份职业,甘当生命旅程‘终点站’的守护者,无愧于党组织的培养,人民的期望……”4月12日,提起如何做好殡葬工作,上杭县民政局党委委员、第三党支部(殡葬管理所、殡仪馆党支部)书记朱应湖,面带微笑地对笔者如是说。

据了解,1994年,时值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朱应湖,怀着报效祖国的决心,义无反顾的投身到火热的军营,成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里的一名英勇消防战士。在一次执行灭火救援战斗中,他为了减少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损失,保护身边的战友,不幸被大火烧伤,造成三等甲级残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经过战火洗礼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1998年,他退伍转业回到地方,由上杭县人民政府安置在县殡葬管理所,成为一线殡仪职工,至今,在殡葬行业工作一干就是22年。

坚定信念,踏入殡葬行业

“这是一项需要认真严肃对待的神圣工作。通过规范的、专业的殡葬丧葬礼仪形式来告别死者,表达了生者对逝去人的尊重与敬仰,提高了死者的尊严,彰显了生命的价值……”提起这份职业,朱应湖认真的说。

刚进入殡仪馆工作,朱应湖便成为一名尸体接运工,由火热的军营来到寂静枯燥的火葬场所,随着工作性质、环境的巨大变化,思想上、生活上都极度不适应,特别是世人的偏见,这让他和其他殡葬工作者一样,成为没有“存在感”的人。比起其他职业的人们,他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格外“谨小慎微”、沉默安静,从来不参加同学聚会、婚宴酒席之类的场合,与亲友们逐渐疏远,甚至不来往,使他思想产生了动摇,情绪一落千丈,曾经一度产生退却不愿干的念头……所幸,馆所的领导及时发现,多次找他谈话做思想工作,以自身体会来教育感化他,帮他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殡仪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身边的同事,也都热情地帮助启发他,使他很快稳定了情绪,转变了观念,以憨厚、忠诚、朴实的性格和军人顽强的毅力,坚定了做殡仪服务工作的决心。

由于思想观念转变快,在往后的日子里,朱应湖自觉以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他暗下决心,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成为本行业的行家能手。就这样,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他二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坚守初心,争做行业尖兵

“物壮则老,每个人都要面对死亡,这是普遍的自然规律。殡葬业给死者尊严,给生者慰藉,是一份崇高的职业。虽然有时不被人理解、看不起,但这份工作,总得有人干,既然干了,就应该踏踏实实地把这份工作干好。”这是朱应湖经常说的一句话。在世人的眼里,殡葬从业者是卑微的,人们极度回避,朱应湖却崇敬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全身心投入热忱的服务。

接运工是殡仪馆第一时间和遗体接触的人,每天看到的是一具具冰冷的遗体和一张张悲伤的面孔。而在运送尸体工作中,什么情况都会碰上,新鲜的、腐烂的、变形的、生蛆的,有的发出阵阵恶臭,使人难以忍受,尤其大热天,碰到陈腐尸体,尸臭熏天,苍蝇飞舞,令人作呕的尸味,连尸体的家属都躲的远远的,而作为运尸的火化人员必须勇敢的应对,朱应湖每次亲力亲为,没有半点马虎!

当问起朱应湖是否感到恐惧和不安时,“要说不怕那是假的,但适应后就习惯了。”朱应湖至今记得自己第一次伸进棺木碰到冰冷的尸体时,全身汗毛都竖起来的感觉。不过,他很快就摆脱了恐惧心理,“主要是工作太忙了,休息时倒头就睡,没有多余的时间去体会害怕”,朱应湖说:“我们干这行时间长了,每天都要面对生离死别,同样,我对生命也有了更深的感悟。我觉得在死亡面前,人的生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我们作为生命终点站的“守护者”,是在做善事,能为逝者有尊严、安详的离去。让生者的心灵得到慰藉,没什么好怕的。”

为了提高殡仪服务水平和业务技能,朱应湖经常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并且做好笔记写心得,具体工作主动做,不嫌脏,不怕累,在不断实践中提升个人素养。扎实的工作作风,促使他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得到领导的肯定和同事们的好评。几年时间,他由一名普通的接运工、火化工,成为一名优秀的火化班长,带出一批技术娴熟的殡仪一线服务人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