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拥抱大数据 呵护生态蓝

2021-06-07 12:45:09 来源:福建法治报

我省检察机关探索建立“涉海洋公益诉讼协调指挥中心大数据平台”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6月7日讯 “跨区协作、辅助办案、综合研判、调查指挥、统计分析”等五大功能模块,组合成福建检察涉海洋公益诉讼协调指挥中心大数据平台,在4月25日开幕的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该大数据平台首次参展亮相。

近年来,我省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官公共利益代表人作用,立足福建海域广阔、海岸线绵长和海洋生态保护跨区域性等特点,依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五并”模式,主动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大局,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手段,进行数据分析研判,实现公益诉讼案件信息化管理和分配,智能化辅助办案,助力公益诉讼提质增效,着力把涉海洋公益诉讼打造成福建检察工作发展的新亮点,精心铸造福建检察“智慧海洋公益诉讼”品牌。

聚焦公益诉讼难点

汇集融合线索来源

2018年公益诉讼工作开展以来,我省检察机关发现,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普遍存在线索发现难、分析研判难、办案参考辅助难等难题,主要原因在于案件线索信息量大、行政部门多、涵盖面广、专业性强。而“涉海洋公益诉讼协调指挥中心大数据平台”就成了当前有效破解这些难题的“利器”。

5月6日,平潭综合实验区检察院检察官李坚打开涉海洋公益诉讼协调指挥中心大数据平台。平台显示了多条从省内沿海七地市海量数据中采集到的与海洋公益诉讼相关的线索。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初步研判和筛选出价值线索,这些线索又按照社会关注程度大小、成案概率高低,依次分为红、黄、蓝三色。“你看,今天就有几条红色预警线索,我们会对这些线索进行初步研判后,及时转交相关检察院处理。如果是跨区域案件线索,上报给省院进行指定管辖。最终的办理结果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反馈。”李坚说。平台上线以来,已向各设区市院移送线索65条,向省院报送跨区域线索18条,相关线索的办理情况可以实时展示在平台。 

那么这些数据是从何而来的呢?李坚介绍,数据来源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12345政务公开平台以及签订公益诉讼协作协议的行政执法部门数据;第二个方面是从网络上海量数据筛选获取,比如新闻报道、情分析等;第三个方面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于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提案;第四个方面是与各地市面向公众服务的APP平台,比如平潭的“随手拍”,群众发现身边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可以通过随手拍立即进行实时记录并举报。

聚力法律监督职能

提升专项监督效果

法律监督工作,案源是关键。福建检察机关利用大数据平台对接各行政执法单位之间的数据,智能采集互联网端信息,围绕省内几个特殊的生态区域以及主要旅游资源进行重点舆情监控,实现了多元化的案源线索推送,一旦发现公众利益受损有关的线索,第一时间通过红灯预警推送给检察官。

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来辅助实现数据化监督,通过人工智能手段固化监督点,自动发现疑似违法行为的案源并进行推送。同时,通过进一步分析研判,对各渠道而来的线索进行梳理筛查,推荐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知识类信息,利用大数据带来的丰富信息资源为公益诉讼工作开辟案件线索发现、案件智能化办理的新途径。

2021年4月10日,平潭综合实验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通过大数据平台收到一条包含现场海图对比、涉嫌违法类型、权力清单主体、法律法规内容的红色预警信息,提示平潭综合实验区君山片区大澳村裕藩湾海滩疑似存在水产养殖污染海洋生态环境情况,平潭综合实验区检察院高度重视该公益诉讼线索,分管检察长两次带队赴违法现场进行初查,初步确认水产养殖污染海洋生态环境的事实,通过邀请福州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快速检测中心提供污水水质检测技术协助、无人机航拍等方式进一步收集固定证据,基本查明养殖场违法排放污水危害海洋生态环境的事实,并根据权利清单,锁定监管责任主体,向相关部门制发3份行政诉前检察建议,要求相关部门切实履行海洋生态环境监督主体责任,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助力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