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南安市检察院用心做好公共利益“守护人”

2022-01-01 09:50:00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月1日讯 检察机关作为公共利益代表,如何当好公共利益“守护人”?近年来,南安市检察院积极履行“公共利益代表”的神圣职责,切实把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近年来,南安市检察院始终以提升市民生活、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为根本,通过市域城乡管理,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的检察温度。针对彭美溪、普莲河“黑臭水体”问题,发现群众搭设阻碍水体流动的栅栏及私造小水坝,及时监督城管局强制拆除,确保“活”水去污浊,以点带面开展城市“黑恶水体”整治。

为助力“活态古城、生态泉州”建设,南安市检察院联合南安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积极开展文物保护专项行动。针对发现辖区内一处六朝古墓历史文物保护不到位的问题,通过检察建议,督促相关单位对文物下架规整,并对陈列室进行重新维护,实现文物保护双赢多赢的效果。

2018年8月,网络流传一段南安某作坊“黑脚面线”视频……发现这一线索后,南安市检察院立即联合有关单位开展调查走访,就手工面线作坊普遍存在的问题向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加强监管的检察建议书。市场监督局根据调查情况马上对黑脚面线作坊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关停,同时,组织对辖区内所有的面线作坊进行专项排查整治,经督促整改后办证6家,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活动19家,立案查处1家,责令限期整改30家。南安市场监督管理局还以面线行业为点,将安全检查工作辐射到整个食品行业,促进了行业治理,同时引导传统食品工艺进行改进升级,更好的保护传统工艺。

2018年,南安市检察院在办理一起非法洗沙案件中发现,因非法洗沙形成一个巨大的淤泥池,威胁着山下的耕地和村庄的安全。针对安全隐患,南安市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涉及的市直有关部门以及相关技术专家,启动召开泉州市首起诉前圆桌会议,通过各方共同论证确定修复方案,督促当事人根据整改治理方案建设了排水沟,并在原先淤泥池覆土上方补种了植被,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排除,淤泥池换上了“绿色”的新装。

作为“护卫泉州海岸线生态检察联盟”的联盟单位,南安市检察院部署开展“保护海洋”专项监督行动,运用跨区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机制,协同保护好流域、海域等生态环境,依法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已清理非法占用海域230余亩。

南安市检察院联合生态环境局、河长办等单位开展“一级水源保护”专项巡查活动,其间发现部分保护区存在垂钓、上游违法养殖等问题,及时向生态环境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并联合开展普法宣传,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在南安某村原本是旱厕的位置被改造成了移动公厕。而这只是南安全市26个乡镇(街道)旱厕整治的一个缩影,而这样的成效还要从一份检察建议说起。

2019年初,南安某村发生了孩童在旱厕溺毙的悲剧,南安市检察院立即联合有关单位开展调研走访,发现农村很多旱厕都是很简易的木头、石板搭盖,甚至很多是杂草丛生,给农村环境卫生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针对该情况,南安市检察院立即从检察公益诉讼角度,针对农村“旱厕”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促成26个乡镇排查农村“旱厕”8989件,拆除或者改造1037个,填埋7078个,实现了土地的重新利用,为乡村振兴贡献了检察力量。

为打通行政检察监督信息壁垒,聚合检察官与网格员力量,南安市检察院积极探索“网格化+公益诉讼”工作模式,以基层网格员为点、以平台数据信息为线、以共建的行政单位为面,把社区“小网格”汇成监督“大数据”,延伸监督触角,解决监督发展不平衡,监督盲区多等问题。

(本报记者 叶永坚 通讯员 林阳滨 周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