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聚焦村居“最小单元” 打造自治“乡土品牌”

2022-11-11 10:33:26 来源:福建法治报

漳平市司法局大力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建设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1月11日讯 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新时代对司法行政工作新期待?如何将“枫桥经验”的“平安和谐种子”种在本地社会治理实践中?近年来,漳平市司法局勇于改革攻坚,强化基层市域治理根基,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聚焦村居这个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围绕“理事公”“三杯茶”“功德银行”等三个极具本土特色、民风民俗的自治“乡土品牌”,不断激活基层“神经末梢”,不断充实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土化内涵。

“如今,新时代‘枫桥经验’早在漳平的基层治理土壤中生根发芽,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助力漳平协调推进基层善治、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品牌。”漳平市司法局局长陈达旺表示。

村有“理事公”

鸡毛蒜皮有人理

“现在村民不但建房子、分财产找我们,连娶媳妇也让我们帮拿主意!”日前,在漳平市永福镇全国文明村——西山村,“理事公”李子仪乐呵呵地说。

何为“理事公”?其在永福镇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主要是村里较有声望的族长、文人、老干部为代表的一些主张公平、公正、无私奉献、威望高的有识人士,无报酬、无代价为邻里族亲百姓解决矛盾纠纷。

“这是当地群众在长期的生活中,在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永福司法所所长陈吕旺说,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司法所的指导下,西山村村民自发成立“理事公”调解中心,巧妙地运用当地民俗习惯化解“鸡毛蒜皮”“房前屋后”“家长里短”等各类“小纠纷”。

多年前,漳州南靖和溪一帮村民听说西山村状元山清水宫石头佛很灵验,便到村里联系说捐钱把香火“割走”,但在村里没同意情况下,凌晨5点多派了两辆车到石佛那偷“割”香火,被当地群众发现,100多人来围堵,他们逃到田美自然村的水美宫,群众把他们其中6个人抓起来送到“理事公”陈力士家并报案。派出所民警也赶来,陈力士觉得最好是村里自己解决并建议民警先允许他跟当地群众释理说法。最终,和溪人认识到没经西山村同意偷割香火不对,诚恳承认错误后,西山群众也就理解,并同意他们把香火带回去。

“理事公”能将群众的烦心事、闹心事吸附化解在村里,该做法在漳平市内发动推广,真正将基层治理中的“矛盾不出村”落到实处。现今漳平市已培育调解“理事公”29名,近年调解各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坟墓迁移等矛盾纠纷150余起。“理事公”的发源地西山村连续三届获评全国文明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永福镇也逐步创建形成“枫桥经验”的永福样板。

村有“三杯茶”

定分止争转瞬间

中国著名水仙茶之乡、乌龙茶类唯一的紧压茶生产基地、国家级水仙茶综合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日前,记者来到漳平南洋镇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茶山,茶农忙着采摘暑茶。

“一杯茶解解渴,两杯茶消消气,三杯茶说说事。”如今,在漳平市南洋镇,“三杯茶”品牌早已成为当地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化解矛盾纠纷的“法宝”。

“我们村是漳平水仙茶的重要产销地,以水仙茶为主导产业,户户茶园,家家制茶,茶文化深深影响着我们每位村民。无论走到哪户人家,只要品茶谈事,就会感到茶越喝越香、心越喝越宽。”梧溪村支部书记、村主任邓长安告诉记者。

“老王,你和老林的情况村里都听说了,今天约了镇里司法所的王加南所长,一起来喝喝茶。”7月底,得知因为竹林茂密遮住了茶田的采光,茶农老林在没打招呼的情况下,挥刀砍了竹农老王的30余棵毛竹,一下子闹得不可开交。“来,先品品我家做的新茶。”邓长安见二人应邀前来“三杯茶”矛盾纠纷调解品牌工作室,先沏上一杯新茶,在王加南和村干部的参与下,纠纷在茶香里浮现,调解方案在茶水中斟酌,问题在舒展的愁眉间消散。

“我们结合南洋镇列入龙岩市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镇,让‘三杯茶’矛盾纠纷调解品牌茶香飘得更远,我们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做到有办公场所、有人员、能开展心理服务,为社会各类人群提供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南洋司法所所长王加南介绍道。

在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创建工作中,漳平市积极探索符合茶乡文化特色的本土化调解品牌,以茶为媒,建立首问负责制,以平安乡村建设模板,完善软硬件设施,收集村情民意,宣传法律法规,发挥民间调解力量,打造多元化纠纷解决新平台,在轻松愉快中化解矛盾,营造浓厚的和谐氛围。“三杯茶”矛盾纠纷调解模式引导群众通过正当渠道合法、理性表达诉求,实现民情在一线了解、政策在一线宣传、意见在一线征集、问题在一线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