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从全国林改第一村出发

2017-07-25 10:39:29 来源:福建法治报

林木是个人的,要像自家孩子当个宝!

1999年初,“深化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林权改革”等词语在龙岩市委、市政府的会议和文件中多次出现。而林业重点县——武平县,也在积极探索中。从2001年6月,武平县委、县政府决定在万安乡捷文村开展林改试点工作开始,仅用了半年完成所有山林的勘定分界、勾画四至。

同年12月30日,捷文村村民李桂林拿到编号为2001年第1号的全国第一本新版林权证,明确了林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林木使用权归林农自己所有。“林改后,山林像田地一样,分给我家,就要像自家孩子一样当个宝。”林改后,村民植树造林热情高涨,经常看见全家老少带着干粮上山造林的场景。

在捷文村乃至武平县,不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打造乡村绿色旅游等等,切实享受到了绿色经济的福利。可是,因为种种原因,部分群众还处于贫困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号召,武平县则通过做好脱贫攻坚的精准扶贫工作,让林区群众感受到雨露般的滋养。

捷文村的贫困户谢春荣,一家6口人,全靠他上山下田为生,日子过得十分紧巴。自从分到了300多亩林地后,通过精准扶贫政策,加入了武平绿富林业专业合作社,为他从事草珊瑚种植提供了资金和技术保障。经过勤劳努力,谢春荣如今养了60多箱蜂,产了400多公斤百花蜜,今年就能赚7万多元。除此之外,他还种植了40多亩草珊瑚、15亩脐橙、60多亩经济林和30多亩养护天然林。这样算下来,今年底,谢春荣一家肯定可以实现脱贫。

林改后,武平县发展林下套种铁皮石斛经济。 (李国潮 摄)

经过10多年的努力,如今捷文村森林覆盖率提高了4.6个百分点达到84.2%,林木蓄积量达到14.8万立方米,由此开始走起森林人家农家乐、森林绿色旅游等新的经济路子,对森林资源进行全方位立体开发。此外,捷文村还率先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林业分类经营、林业合作社建设、发展林下经济等林改配套改革。

截至目前,全村成立4家林业专业合作社,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200万元,发展林下养殖业、食用菌、名贵树种等林下经济,年产值达2500万元,2016年人均收入达13510元。林改至今,全村没有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未发生一起盗滥伐林木案件,也未出现过一起涉林矛盾纠纷,没有一家污染企业进入,这要归功于捷文村特殊的林农法制夜校,提高了村民的法律观念和环保意识。

林业纠纷要减少,林农法制夜校办得好!

2002年6月21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武平县调研林改时,对捷文村的林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这也成了村民大胆发展林业经济,赚绿色生态钱的坚定后盾。为了更好推进林改工作,如何减少涉林纠纷和维护林业秩序成了重要环节。

2012年7月24日,武平县委、县政府为着眼于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在捷文村部一楼右侧的一间教室开办了全省首家“林农法制夜校”。

“因为白天基本在山上干活,法官老师就利用晚上时间为我们讲课,非常感谢。”法制夜校学龄最长的学员钟开武称赞说:“以前我们吃过法盲的亏,乱砍滥伐、破坏环境,现在村里没人会这样做。”

村民因为林地四至产生纠纷,法院实地调解现场。

“林农法制夜校由武平县法院生态资源审判庭、行政庭、民事庭的4名法官组成教员队伍,课程设置上选择林农相关的法律,涵盖《村民组织法》《土地承包法》《林业政策法规》等多项内容。”武平县法院分管领导介绍说,通过结合身边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村民课间经常和法官提问交流,让村民在依法发展林业经济、鼓了腰包的同时也不忘学法充电,提升守法意识。捷文村2012-2016年连续5年被龙岩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和谐村”,2009-2016年被武平县委、县政府授予“无讼无访村”。

为了给村民营造和谐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武平县政法综治部门适时推出“无讼无访林区”建设工程。2013年3月,武平县成立“武平县涉林纠纷诉前调解中心”,全县17个乡镇分别成立“涉林纠纷诉前调解办公室”。调动法院、公安、检察、司法、综治、信访以及财政、卫生、劳动、国土、林业、信用联社等职能部门力量,建立起有效的“诉调衔接”平台,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

目前,武平县以“林农法制夜校”为枢纽,辐射周边乡镇,建立8个法院生态司法服务点、巡回办案点和教学点,覆盖全县所有重点林区乡镇。授课130余次,发放授课材料85000份,受教育的林农、村干部10万余人次,有效化解涉林纠纷2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