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是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筷子是国人食事中的重要工具。《筷筷有礼:筷子上的传奇、规矩、智慧、美德》是一本讲述筷子文化的书籍,内里用很大篇幅强调了公筷的使用。为强调公筷使用,封面上也做了独特设计,镂空了八个圆眼,封面和扉页上一段话合在一起,八个圆眼里就组成了一句话————今天你用公筷了吗?八个宋体黑字很醒目,向读者表明使用公筷的重要性。 筷子看似平凡无奇,实则蕴含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在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出土了很多长短不一的骨制棍子,这些“骨箸”是今天筷子的前身,筷子在中国的历史达到了7000年。筷子文化还传播至其他东亚国家,且形制略有改变,比如日本人的筷子是尖的,是因为他们喜食生鱼片,可用筷子扎鱼片。再如韩国人的筷子是金属质地的,因为他们经常吃烧烤,竹木制的筷子容易炭化。《筷筷有礼》通过旁征博引和趣味性地分析,将筷子的历史和文化精彩呈现。 筷子不仅在我们的餐桌上,更出现在历史、文学、歌谣、游戏、武侠世界、神秘主义当中。《红楼梦》中珍贵的“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 《聊斋志异》中幻化成美女的筷子给文学作品增加了生动的元素。而爱情歌谣中传唱的“讨得金竹做筷子,碗筷相伴到白头”又给人浪漫主义的想象。鲜为人知的是,筷子还有“中国短兵器鼻祖”之称,它在武侠世界里,是侠客的武器,可做刀剑,可做飞镖。如周华诚所言,筷子不仅凝结着食物的味道,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哲学,联系着中国人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 筷子美德部分主要谈及的是公筷使用,从健康角度看,围桌共食、不用公筷给病毒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中国成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达百分之六十,这很大程度上是由餐桌上传染的,《筷筷有礼》中把使用公筷比喻为生活中的“餐桌革命”,使用公筷与当下提倡的“光盘行动”同属良好美德。这既是防治疾病的良好习惯,也是对传统餐桌文明和礼节的有效继承。 《筷筷有礼》书名显现着文明用餐的迫切性,这本书显然对提高读者用餐素质有一定作用。愿我们通过《筷筷有礼》,尽情品味美食,体悟“筷乐”,享受健康。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