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1-05-29 12:56:15

水乳交融下的历史与文化 ——读《龙岩传》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远居上海多年的马卡丹老师发来一本新书,书名为《龙岩传》。这是作为《丝路百城传》大型丛书的其中一部,与作家李治莹合作的一本关于龙岩历史与文化的书,嘱我写点感想。我打开一看,不禁吓一跳,合计343页的书,以丝路视角观照龙岩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涵盖客家与闽南两个民系,汀江与九龙江两条江河,闽西七个县市区的历史文化,从古至今,由远及近,包容万象,足够厚重,足够精彩。不禁对两位年近七十的文学前辈肃然起敬。

一直以来,有不少龙岩的文人学者以不同形式抒写脚下这片土地,或散文或小说或诗歌,或是一个乡镇,一个县域,或是一种文化,一条江河,但涵盖两条江两个民系、七个县市区,如此全面系统介绍整个龙岩历史文化的书籍,《龙岩传》的价值显而易见。

书中用三道里程碑勾勒出龙岩近两千年的发展历史,第一道是西晋太康三年,新罗县设立,这是闽西地域第一个县级行政建置,标志着这片化外之地纳入中原王朝版图。第二道是唐开元二十四年,汀州府设立,这是闽西地域第一个州级建置,是由蛮荒走向文明的历史性转折。第三道是清雍正三年,龙岩直隶州设立,这是闽西地域第二个州级建置,“一府一州”并存的格局形成,延续至近代。书中又用两大时间节点反映了龙岩的精神流变史,第一个是宋元之交,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文天祥的到来,让客家人和福佬人群起而应,两个平行的民系因炽热的爱国情怀,有了最初的交汇;第二个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闽西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风起云涌的历史潮流中,两大民系携手并肩,一往无前。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形成了两个民系性格深处最宝贵的精神遗存,是两个民系交融交汇的精神流变…………这样的梳理分类不禁令人眼前一亮,并瞬间清晰起来。

遵循这三大里程碑和两大时间节点,全书分为六章,从远古文明的星光片羽,到两条江河的各自精彩,从风帆向海的眼界魄力,到风展红旗如画的形成与贡献,最后以当代龙岩的咏叹调收尾,可以说《龙岩传》梳理了龙岩整个历史脉络,结构严谨,系统全面,内容丰富。读《龙岩传》,越是深入,越感觉曾经熟悉的土地,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和故事,有一种伫立于时代高峰俯瞰几万年龙岩历史人文的大视野,又像正在看一出引人入胜的舞台戏,渐入佳境,意犹未尽。

读地方性历史文化的文章,很容易掉入干巴巴的学术化语言或所谓文化大散文的大而无当之中。《龙岩传》很好地综合了二者的优缺点,既有:“客家是多源的,客家的源头不仅仅在中原,至少,闽西地域以畲族为主体的土著,也是客家的源头之一,这,或许就是今日的客村常常带有‘畲’字的缘由。”这样经过长期调查研究后得出的理性解说和定论,也有:“这一刻,山风拂面,茅草轻摇,夕阳就要收起最后的余晖,西天满布的红霞,美得让人心碎的红霞,为这曾经的王都,罩上了一层亮色,一层如许凄美的亮色。真应该为织立一尊塑像,就在这夕照下的平川。”这样经过酝酿积淀后发出的如诗般的由衷感慨。或许历史的烟尘早已掩盖曾经的面貌,或许所见与所闻早已大相径庭,这又有何妨呢?当现实与历史交相碰撞的那一刻,总是令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才能得出令人拍手叫绝的感悟:“一道闪电忽然闪过脑际,我明白走进石壁不见石壁、走进葛藤坑未睹葛藤的因由了:石壁是长在先人心中的,葛藤是攀在先人心中的,那是一种坚如石壁的护佑,那是一种摆脱苦难获得拯救的期盼,一个刚刚成型的民系殷切的期盼!”这些充满诗化,包含情感,又不乏理性科学的语言时不时跳跃出来,令人感同身心旌摇荡,让这本书有如山泉水般丝滑温润清凉舒爽的感觉,阅读的快感和精神的愉悦油然而生。

《龙岩传》要展现的不仅是龙岩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还有红旗招展的红色历史,风帆向海的侨乡传说,尤其展现了龙岩绚丽多姿的当代画图,将读者的视线一点一点拉回现在,关注当下火热的生活和生产,感觉这本书离我们更近,更具时代感。如工程机械、运输机械、环保机械三大产业集群发展格局的形成,让闽西的山不再高、水不再远。紫金的神话,经久不衰,畅行万里的山城巨变,使得山河大地日新月异…………作者饱含深情回望故乡,是深深的眷恋,更是满满的自豪,是一种为家乡骄傲的昂奋心情。

“遥望中原怀故土,静观落叶总归根”,要完成这样一本书,即便像马卡丹、李治莹两位资深的作家来说,也是非常不容易的,除了需要深厚的文学文化功底,更需要长期深入一线做田野调查,广泛收集素材,要付出巨大的体力和心血,真可谓是夙夜匪懈,殚精竭虑,而在面对故乡召唤时,这一切辛劳都微不足道,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不记得有过多少晨昏,或埋首故纸堆中,搜罗爬剔,一遍遍校核辨析;或穿行城乡街衢,眼观笔录,一番番现场采访。不记得有过多少子夜,或临窗构想,心驰故里,思接千年;或胸罗成竹,伏案疾书,神思飞越。激荡的心,一度度与341闽西历代先贤悠然神会,一度度为龙岩今朝气象热血贲张。苦与劳尽去,疲与累尽失,充盈心头的,只有光荣的使命感、责任感,只有对故土无尽的思念、无穷的感恩。”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读《龙岩传》时,我总会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会议上说过的这句话。《龙岩传》正是牢牢立足本土、立足生活、立足人民,以对故乡深深的眷恋,用心用情写成的一部追本溯源、贯穿古今、激发文化自信的好书。

(郭鹰)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