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一个夏日午后,在凤凰阁的一个公交站点,我远远看见王永成老师。一尘不染的白衬衣,收进浅灰色的裤子里,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显得刺眼。我正要快步过去问候,公交车已到站,王老师很快上了车,随着车尾的一溜轻烟,我错过了向王老师问候的机会………… 我至今记得王老师上的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也是唯一的一课。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在龙岩二中上高中,他是校长。我更愿意称他为王老师而不是王校长,三尺讲台寄寓一生学养,讲台才是师者真正的战场。 那个清晨,他走进教室,因为校长的身份,更显出几分严肃。他左脚有点毛病,走路时很明显跛着。木制讲台上,皮鞋与木板的撞击声响亮又富于节奏,透着威严。 王老师个子不高,着件白衬衣,领子上顶着一颗硕大的脑袋,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嘴唇紧紧抿着,犀利的眼光扫遍全班。 “你们老师临时有事,这节课由我来代。” 声音清晰而富于穿透力,显得果断刚毅,一如他的表情。 二十多年过去了,那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的肢体语言、对文言文精辟的分析无一不深刻在我记忆深处。 文言文讲解易流于机械式的一字一句翻译,要将一些艰涩的文字深入浅出地讲好,让文章蕴含的气韵流动起来,是非常考验老师的古文修养的。 王老师讲课并不注重各字句的注解,而是将文章当作一个系统,一以贯之、气脉相连。在这个列传中,他要解决的问题是弱肉对于强食者的抗争,这种战国乱事中的挣扎,往往以弱者被强食为终。但在这个列传中却逆转了局势,无怪乎腥风血雨,情势此起彼伏。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老师手脚并用,似乎捧着璧,眼里闪着狡黠的光。璧到手,倏而电闪雷鸣,左右手似乎用劲抓着璧往左腰下滑,头迅速向墙,他手脚敏捷,让人忘记他是一位跛脚的老师。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王老师咬着牙根一字一字地蹦出,同学们好像都置身于剑拔弩张气氛中了!彼时情景,现场见闻过的人无不感叹王老师讲课之高妙。 最精辟的讲解在于渑池之会,他将文字在特定语境中的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令我难以忘怀:面对强秦,赵国居于下风,秦王戏弄赵王,要赵王鼓瑟,实力不如人家,赵王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王老师特别讲解“令”一字,意味深长地说:同学们,秦王命令小小赵王干活,赵王敢不干吗?可赵王虽小但也是个王,当然也可不干,况且渑池相会虽不是正规干仗,大家都是有备而来,兵力肯定不相上下。也就是说,史官记录的“令”,落实得如何就不得而知了。也许真鼓了瑟,也许赵王一怒拍桌子走人,宁可亡国也不干这丢人的事。 眼见赵王要被欺负,蔺相如迅速举起上前以死强逼秦王:我家赵王早就听说秦王善秦声,赵王奏瑟秦王击,岂不妙哉!秦王看老蔺连死都不怕,心怯了。 史书记下:“为一击。” 是盛酒浆的瓦器,压根不是乐器。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 王老师放慢语速,缓缓地说:史官记录秦王令赵王鼓瑟,但赵王有可能不干,但赵国的史官记录秦王为赵王击,用了为字,必然是干了。”令”字虽咄咄逼人,但却不如”为”字意思明朗。注意,秦的御史是自己主动向前记录,而相如是”顾召”,官方意识强多了。渑池之会,不可一世的强秦非但没占到便宜,还处在下风………… 王老师的这节课深深感染了我,也长久地影响着我对古典文学的喜爱。每每学习古文,眼前总能浮现出王老师讲课时生动的形象,精到的讲解,日久弥新。 今天,我用拙劣的笔墨记录王老师的讲课场景,生动不能及其万一。人生会遇到无数的老师,而如有幸遇上学业专精的名师,虽言不过一二,亦是人生大幸事。 时光飞逝,二中教学楼那拾级而上的台阶,那挂着《私立培德女子中学》校匾的旧教室渐渐离我远去。 我虽再不曾聆听过王老师的教诲,但那曾经的一课却日渐清晰,绽放着古典文学的内美,记录着一代名师的风采! (谢春武 作者单位:闽西监狱)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